高考“弃之不可”,已到松绑之时

2019-12-02 17:46:44

1 2 下一页 范鸿义:老师最需要做的是为学生启智,让学生能够领略知识之美,尽早发现自己的兴趣
  
  洪家兴:搞科研一定要有一个高远的理论上的目标,重复的工作不要做、重复的论文不要发
  
  苏淳:高考要改革,就必须给命题多一点自由,少点技巧训练的考核,让题目能够考核学生的创造性
  
  有了好老师,可以培养出更多好学生。30年前,18名博士在领到了新中国颁发的第一批博士生学位证书。他们的身后,是一批批的学术大师和大家。
  
  过去的三十余载,国内首批18名博士坚守在高校里从事着育人和科研的工作。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改革现有的教育制度、关注年轻学者的科研生存状态……昨天,首批18名博士中的11人齐聚华东师范大学,和年轻的博士生们“面对面”,畅谈创新人才培养。
  
  遇良师是学生一生之幸
  
  “一个学生最幸运的事情就是能够遇到好老师,现在的老师们,不管是大学老师还是中学老师,最需要做的是为学生启智,让学生能够领略知识之美,尽早发现自己的兴趣”,范鸿义教授现在花费时间最多的,是为中学老师讲课,为中学生和老师写知识拓展的书。
  
  范鸿义教授说,他自己最幸运的就是遇到了好老师,“在上海中学读书时,就听过华罗庚先生为中学生作的讲座,他的讲座打动了我。当时我就想,以后一定要去报考中国科技大学,可以在学校里上华罗庚先生的课。”而进入大学后,一路上受到了很多学术大师的鼓励,包括中国的之父,他们都鼓励他坚持自己的学术研究。“华罗庚先生的授课可以说是启发了我的智慧,而后来遇到的每一位老师,他们的鼓励和教育都使我受益。”范鸿义教授在1982年中国科技大学理学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现在仍然在坚持培养研究生。范鸿义在量子力学的数理基础领域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和实现了如何把牛顿-莱布尼兹积分应用于对由Dirac符号所组成的算符积分的新课题,使得量子力学的数理基础有一个别开生面的发展,而他也实现了自己最初的理想他的名字也被写入了教科书。
  
  昨天参加聚会的学者中,好几位从事数学研究和物理研究的学者都是在中学时期受到华罗庚先生的感召。“我认为老师最需要做的是让学生开悟,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智慧,让学生的灵气能够展现出来,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教学生,教的不是知识,而是教学的如何学习。是去启发学生的灵感。”范鸿义教授说,他现在之所以还花费很多时间在各个大学给学生开讲座,在各个中学为中学老师讲课,写书,是因为“现在很多学生都说自己学文科是因为中学的时候物理、数学学不好。其实不是学不好,而是没有遇到好老师。物理、数学这些自然学科都是体现自然之美,美学是相通的,学生如果遇到了好老师,怎么可能体会不到学问之美呢?”范鸿义教授举个例子,比如北极熊为什么是白色的?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生物学的问题,是进化选择。但其实这是物理问题,其中蕴含着量子力学的深意。因为按照物理规律,物体吸收热量的能力越强,那么辐射能量的能力也越强。所以如果北极熊是黑色的话,在北极根本生存不下去。
  
  现在范鸿义教授已经写了14本科普书,其中既有为中学老师的物理教学提供知识拓展的,也有为中学生提供科普知识的,“重要的是让年轻人领略科学之美,才会有年轻人愿意从事科学研究。”
  
  要知识宽广懂得坚持
  
  “年轻人的知识面一定要宽广,科学发展到现在,牛顿因为看到一个苹果就发现万有引力的年代已经过去了,要掌握更宽广的知识才能做好工作,而且遇到困难也要懂得坚持”,这是院士、复旦大学教授洪家兴最想告诉年轻人的观点。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