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合作学习刍议

2019-11-24 21:37:18

1 2 下一页

  1 问题的提出

  一般来说,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之间个体差异较大。在传统的“齐步走”的授课模式下,所有学生“一刀切”,教学时同一内容,同一要求,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消”。最终导致尖子不尖,差生更差的现象。要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充分发展,我们教师应该钻研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小组合作则是合作学习中采用得较多的组织形式。它在各学科中得以实践,当然也得到我们广大物理教师的认可,它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对改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运用时会出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教与学的效果。因此,对合作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透视是很有必要的。

  2 关于合作学习中几个问题的透视、分析

  (1)合理选择有合作学习价值的教学内容,忌生搬硬套

  有些教学内容很简单,学生很容易理解,用讲授的方法可以讲清楚,有的教师也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组织学生讨论。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经济的,教师备课时要分析内容的性质、难度,是否有合作学习的价值,可用其他教学方法就能达到目的的内容,不必一律交由学生讨论,切忌生搬硬套。显然,教师要组织“合作学习”,首先要正确把握合作学习的内容。

  (2)师生要明确各自的任务

  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和学生要明白自己的任务。否则合作学习时,教师变成旁观者,学生变成“无头苍蝇”,谈不上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更没有生生互助协作,彼此在知识、情感等层面都不能产生碰撞与共鸣。布鲁姆也曾指出过:“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目标是合作学习的内在动机,是合作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

  (3)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正确地进行角色定位

  长期以来,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以自我为中心,即使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其内容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帮助自己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或者成为自己的教学任务无法顺利完成时的一种“权宜之计”。以往教师上课,课堂内的一切活动都为自己的施教服务,教学进程完全受教师控制。现在我们开展合作学习,作为教师应切实转变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教师应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教师应该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放手”让学生合作,在准备阶段培养学生成为教学主体,每位学生都可能是主持人、陈述人、记录人,突出合作学习的主体,“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4)开展合作学习,切忌过程失控

  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小组合作学习并非纯粹的小组讨论,不能过分追求场面的热烈,要注意学生是否真的在讨论,讨论是否有意义。课堂中学生各执己见,有时甚至争执、辩论,乱作一团,以至于学生难以听清彼此的说话声,更不用说如何达成共识。因此,教师要善于控制合作学习的过程,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亦不能流于形式,要及时纠正偏见,消除误解,预防冷场和过度依赖,更要关注学习消极的学生。

  (5)合作学习要力避操作上的过于机械、教条

  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会忽视国情、校情、班情、学情,教条地按照前人成功的经验或书本上介绍的理论,从合作学习的准备阶段(包括学生的动员、学习小组的创建和小组成员的分工,学习合作情景的创设等),到探索阶段(包括小组研讨、归纳总结、组间交流等)再到小结测验阶段(包括学生的自我总结、测验等)层层照搬照套。其结果可能反而会降低教学效果,甚至四处碰壁。

  我们教师要认可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但也不能误认为“任何内容都可以开展合作学习,开展合作学习的课就是好课”,不能将没有价值或难度较大、学生无法讨论的内容也采用合作学习,另外教师要挖掘合作学习的潜力,发展合作学习的内涵,并结合本校实际实现其本土化。

  3 关于班内分层合作教学的实施及组织

  所谓班内分层合作教学,就是将全班学生依个性化特征、心理倾向、认知结构、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把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合为多个学习小组,这是教师既重视分层次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学,又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的水平,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而且对于改善和调动课堂教学时学生的心理气氛,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良好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