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自主招生面试真题举例解析

2019-10-23 09:31:42

不同高校的考题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比如北京大学,面试题目比较常考的有两大类。
  第一类是有关社会热点类的题,这类题主要从民生、国家政策和国家重大事件等角度入手进行考查。民生类题如: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物价也在上涨,你怎么理解?怎么看待经济增长与国民幸福指数的关系?国家政策类题如:谈谈你对中国土地政策、土地资源配置的认识。国家重大事件类题如:对天宫一号的发射与对接有什么看法?
  第二类题是有关人文素养的,这类题需要考生具备相应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底蕴,尤其是文学和历史方面的知识。若没有相关的知识背景,考生很难答出这些问题。同时还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
  清华的考题,则既重在考自身问题,同时兼有社会热点和学科专业方面的问题。
  有关自身问题的考题,如:“你的缺点、爱好是什么?”如果能穿越到20年后,希望那时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等。这类题看似简单,实则答起来并不容易,何况考官还有追问的问题。更有难度的题比如,如果昨天你的笔试成绩距我们学校的标准有差距,给你最后一分钟,你想如何补救?这道题,很显然是考官想考查考生的抗压能力。很多考生被问到这道题时,一下子就蒙了,根本不知道说什么了。通过这类题,可以看出,学校主要通过有关考生自身的一些问题,考查考生的自我观念和抗压能力等综合素质。
  社会热点类的题,如国家号召有志青年去西部,但也有高中生、大学生毕业出国,这二者你怎么看?国家需要什么人才?这类问题一看就是考查考生的价值选择和社会责任感。考生在答时,除了要注意以上的考查点外,语言表达的流畅、逻辑的清晰、思辨、分析能力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通过两校考题的特点分析不难看出,清华更在意学生的观念养成,北大则偏重学生的语言表达、综合分析等素质的培养。
  真题解析
  1. 怎么看梵蒂冈教皇建设天文台时请科学家来进行研究。(北京大学,2012年)
  【考点提示】本题考查考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理解,以及对科学和宗教之间相互融合关系的理解。
  【思路点拨】答题思路考虑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其次,问题产生的原因如何;最后,对于这个趋势,如果是积极的,应该如何发扬,如果是消极的应该如何防止。
  【答题要点】
  (1)梵蒂冈是传统的宗教圣地,梵蒂冈的教皇是全世界教权的集中代表。而宗教和科学历来是势均力敌,不能两立的。但是现在梵蒂冈的教皇却用科学家来设计自己的天文台,这传递出了许多非常重要的信息。
  (2)这个问题,我认为透露出来的最重要的信息是宗教和科学的相互融合。宗教和科学曾经是势不两立的,在宗教历史上,科学曾经充当过好几次宗教的批判人。并且对于宗教统治的一统天下给予过致命的打击。但是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和宗教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了同样重要的地位,并且宗教和科学逐渐出现了日益融合的局面。
  (3)宗教与科学的相互融合表现在很多方面。首先,目前越来越多的宗教机构借助于科学知识来佐证自己的论点。其次,目前越来越多的受过良好科学教育的高等人才逐渐成为宗教界人士,或者成为信徒。再次,越来越少的人考虑宗教本身的科学性,而是用宗教的道德标准来追求人的心灵归属。
  (4)宗教世俗化的原因在于两个方面。首先,就宗教本身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宗教不再是一统天下的局面,而是更多地成为了人们的信仰,作为提升道德观的手段。其次,就科学来说,科学和宗教之间的关系也不像原来那么对立,很多受过科学教育的人,甚至很多科学家都成为了宗教的爱好者或者信徒。
  (5)对于这一现象我们应该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使得二者各安其职,在我们的生活中体现重要的作用。
  2. 现在很多家长在高中阶段就把孩子送到国外学习,谈谈你的看法。(北京大学,2011)
  【考点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两种能力。首先是对送孩子出国留学这个普遍的社会现象的理解。其次是考查同学的价值观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按照,背景阐述,观点呈现,原因分析和解决对策四个步骤来进行回答。这也是现象分析类题目的常规解答流程。
  【答题要点】
  (1)最近中国已经迎来了建国以来的第三次出国热。这次出国热主要由两部分人口组成,一方面是中国的中产阶层或者是富豪阶层,他们到国外寻找新的事业发展,期望解决食品安全和孩子教育问题。另一部分是高中以下甚至初中以下的儿童。
  (2)对于这种社会现象,我认为应该辩证地来看待。
  (3)就其积极方面来说,孩子很小就去国外对于其更早地适应国外的环境有良好的作用。移民国外,进入其他文化的人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文化适应问题。孩子形成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是高中时期。在高中时期之前出国,实际上个体的价值观形成是西方化的。这样更容易融入国外的文化,会较少出现文化窒息和文化以及价值观相互冲突的现象。
  (4)就其消极方面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太早出国,不利于吸收中国文化的精华,形成中国式的价值观,在吸取国外价值观的时候,缺少了冲突,但是同时也缺少了冲突之后带了的火花,文化融合的作业没有做好。我觉得国外留学的一个好处是利于文化的交融。一个中国人在掌握了国外的价值观之后,其生命力和处理问题的灵活度都会增加。这实际上等同于增加了眼界。但是当自己本国的文化都没有吸收完全,便开始学习接受另一种文化,往往是缺失一项功课的。
  另外,高中之前就出国的孩子,如果未来再回国工作或者生活,会存在适应本国文化的困难。基于相同的原因,他们一样会面临对于中国文化的疏离和不解,甚至会出现文化窒息的现象。
  最后,对于国家来说。高中之前出国的孩子更不容易在学成之后归国,他们日后定居国外的可能性更大。这就造成了中国的人才外流。
  3. 如果能穿越到20 年后,你希望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清华大学,2012 年)
  【考点提示】本题表面上好像考查学生发散思维和想象能力,其实上是考查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和看法。考查学生的理想观和价值观。
  【思路点拨】本题作答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需要描述自己未来的样子,其次,对于未来的描述要尽量积极。再次,对于未来的描述要尽量和考生自己报考的专业和学校有一定的联系。最后,对于未来的描述要尽量体现出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答题要点】
  (1)我会是一个家庭和事业都在不断追求之中的人。并且是一个还保持着理想,并且不断在奋斗的人。
  (2)首先,从家庭上来说。我会有一个爱我的老公,他不一定多么的优秀,可是,我可以和他一起营造一个美丽温馨的家庭氛围。在这个氛围之中,我们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去追求各自的理想。我们还会有一个孩子,二十年后,孩子应该十几岁了吧。对孩子的教育不会让他一味地听话,而是会积极鼓励他有自己的个性和对问题的看法。做一个好人,这是最优先的。
  (3)其次,从事业上来说。我会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做心理咨询师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我能够预料到我进入这个行业之后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而且这个行业的生存状态在中国整个也不是非常乐观。但是这些问题都难不倒我。到了二十年后,我会专业精深地掌握一门心理咨询技术,成为青少年教育专家。并且可以广泛运用心理咨询的所有理论。在心智上也更加坚强,积极,乐观地投入自己的工作。
  (4)最后,关于自己的心态方面。曾经有一位画家说过。一个优秀的人应该是身体永远是二十岁,知识是二百岁,而心态只有二岁。所以四十岁的我一定是在事业的成长期,对于所有有关于专业的东西都非常有好奇心。思维处于越来越开放的阶段,不断地拔掉自己思维上面的桩,让自己想问题更加深入,细致。  4. 谈谈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无领导小组讨论)
  【个人陈述】
  角度1: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应该从三个角度来进行。首先是学生自己的角度,要做好自己的就业定位工作,及时根据社会的要求做适当的就业定位调整。其次,是学校。学校应该做好大学生就业辅导工作,将大学生课程设计地与社会接轨。并且转变学校的形式,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基地转变成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基地。再次,从社会上来说,应该动员广大社会机构设立毕业生实习基地,动员全社会所有的力量促进大学生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
  角度2:首先,大学生就业难是目前社会上广泛存在的一个问题,对社会造成了极端不良的影响。社会各界应该努力采用各种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其次,大学生就业不成功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外因和内因。外因主要是社会环境,目前社会挑战日益激烈,大学生作为刚毕业的群体其竞争能力较弱。无法很好地适应工作。需要有一段适应的时间。内因是大学生本身,自己的职业定位不良,无法很好地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过渡,准备不足。
  最后,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入手,内部我们需要大学生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外部是社会要为大学生提供一系列的培养基地,帮助大学生从各个方面适应情况。
  角度3:大学生就业困难实际上是一个伪问题。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年年找不到工作。一方面是很多单位却找不到合适自己的员工。所以,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症结不在于人多,而在于人不在其岗,人岗不匹配。
  角度4: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实质实际上两个方面:1.供需不平衡。常年扩招造成了供需不平衡。供过于求,在人才市场上势必要产生这一问题。2.供需结构不搭配。这是最致命的,就是说某些岗位上无人可招,而某些岗位上却人太多。针对这个原因分析,我同样也认为必须要做到两方面的工作:1.大学停止扩招。提高教学质量。2.大学专业设置与市场接轨,另外国家重视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级白领。
  【自由讨论】
  本题的讨论困难在于每个考生在回答这道题目的时候都有自己的一个观点。讨论中要做到的一点在于,首先,将一些不合适的观点排除。其次,将一系列观点统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成系统的论述。所以讨论分为两个阶段。
  阶段一:排除错误观点。这其中必然存在着争论和冲突。当你否定别人的观点的时候一定要以理服人,态度真诚。另外,错误的观点有时候加以修改可以成为正确的方法,可以不要完全否定别人的观点,否定不合理部分,提出合理化建议,这是最好的做法。
  阶段二:群体讨论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思维相互激荡的过程。在这个思维激荡的过程中,你听到别人好的建议会启发自己的思维想出好的建议。一个一个好的建议会像一颗颗珍珠一样诞生出来。这个阶段需要注意的是,有人记录大家好的想法,这个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否则阶段三将无法很好地进行。观点的新颖性固然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观点的可行性。这是需要考生注意的。
  阶段三:统整所有观点,放在一个理论结构下全面论述这个问题。最后呈献给评委的不  是一堆观点的零散结合。而是需要一根线将这些珍珠穿在一起。在这一阶段为了顾及整个结构的完整性,可能某些人的观点没法在陈述中被采用,这个时候个体需要有大局观,这也是考查测评的要素之一。
  阶段四:选择陈述人,并且预演陈述过程。陈述人的选择可以采用自荐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投票的方式,为了节省整个团体协作的时间,建议采用自荐的方式。
  【总结陈述】
  首先,大学生就业难是目前社会上广泛存在的一个问题,对社会造成了极端不良的影响。社会各界应该努力采用各种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其次,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实质实际上两个方面:
  1.供需不平衡。常年扩招造成了供需不平衡。供过于求,在人才市场上势必要产生这一问题。
  2.供需结构不搭配。这是最致命的,就是说某些岗位上无人可招,而某些岗位上却人太多。最后,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入手,内部我们需要大学生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外部是社会要为大学生提供一系列的培养基地,帮助大学生从各个方面适应情况。
  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应该从三个角度来进行。
  首先是学生自己的角度,要做好自己的就业定位工作,及时根据社会的要求做适当的就业定位调整。
  其次,是学校。学校应该做好大学生就业辅导工作,将大学生课程设计地与社会接轨。并且转变学校的形式,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基地转变成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基地。
  另外,学校应当适当放缓扩招的步伐。再次,从社会上来说,应该动员广大社会机构设立毕业生实习基地,动员全社会所有的力量促进大学生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