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从“软压力”中释放出来
■本报记者 龙超凡
采访中,记者常听到一些学生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真苦,每天晚上做作业到11点。我常劝儿子早点睡觉,可儿子无论如何也不肯。”“有时儿子考得不好,我对他说没关系,可儿子仍然心情沉重。”
记者在福建采访时感受到,尽管学校将孩子有形的作业取消了、减少了,孩子也无法摆脱心理重负。因为,家庭和社会已把无形的压力强加给了孩子。
福州市晋安区某校五年级学生小田说:“现在感到学习压力很大,父母经常在旁边唠叨要努力学习,要考上一所好大学,这样将来才有一份好工作,才会不用去打小工、做苦力等。”小田表示,父母的唠叨让他对学习感到恐惧,很难从中体验到快乐。
漳州市某中学初一学生哲哲经常感到困惑,不知道学习究竟是为了父母的面子而学,还是为了自己的前程而学。
哲哲的困惑缘于妈妈的“教诲”:“你看街对面的某某,考上了北京的大学;还有你表哥,也考上了厦门大学……”
对此,家长们也有自己的苦衷。一位家长告诉记者:“现在都只有一个孩子,哪个做父母的不希望子女成龙成凤呢?子女一出世,就开始不断地资金投入,连上幼儿园每月都要交300多元……”
另一刘姓家长也表示:“社会上抨击家长不该送孩子上这培训班那补习班的,但不参加各种班能行吗?孩子的成绩能提高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呀!你想想,家长若不是为了孩子,谁愿意把钱往别人那里送呢?”
孩子的压力,除了家庭的不当教育外,更多的是来自学校。一位家长几乎是哭诉着向记者讲述了孩子沉迷网络的事情:儿子小游今年读初二,最近迷上了网络游戏,三天两头往网吧跑,没钱就找家里要,要不就是找同学借,无论母亲百般哀求也无济于事。有一次期末考试,他居然有两科没有去考。问他的同学,结果发现是玩网络游戏忘记了考试。家长非常生气,把孩子狠狠地打了一顿。尽管孩子表态不再去网吧了,可几天后,又在网吧里发现了他。
记者采访小游同学时了解到,每次重大考试,学校都要将前100名张榜公布,小游成绩不好,觉得没面子,因而不愿意上学。他觉得在学校呆着很压抑,就这样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
类似的事例很多。一些学校为了“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个别教师为“促进”学生进步,往往大力表扬高分学生,冷落成绩差的学生。有的还跟“不对学生成绩排名”的规定打“擦边球”。如,某高中教师总在班上将考试的前10名名单读一遍;每次考试,某高三数学教师都会公布考试分数在120分以上的名单等。
处于青春期,学生往往对一些细节很敏感。某初中学生小李说,自己的成绩属中等,一开始,对老师的提问总会积极举手,但一连好几次,老师连眼睛都没看到自己身上,因此再也不举手了。
福州仓山某小学生伟伟对老师的“偏心”很恼火,他说:“上学期,教室的座位本来是不定期轮换的,有前后换,左右换,可不知道怎的,老师总不让我坐前排。”
有关人士表示,适当的压力可以激励孩子努力向上,没有压力会使人疲乏、懒散,但压力太大会使孩子身心无法承受而出现心理问题。有研究表明,在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厌学、考试焦虑和作弊以及青春期烦恼等问题,有不少学生还表现出性格狭隘、孤僻、懒惰和任性。
福建某基础教育研究室林老师表示,与作业、考试等有形压力相比,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无形压力,对孩子的伤害更大。家长和教师应学会与孩子沟通,引导孩子找到释放内心压力的方法,减轻对学习和未来的焦虑,让孩子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