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水浒中的男人没文化女人都悲剧

2019-08-23 19:23:41

  梁山好汉的业务分工比较细致科学,基本达到了人尽其才,上山前学的什么专业,上山后基本上就被安排在了什么岗位。有专门马战的,有专门步战的,有管后勤的,有管营销的,有开酒店的,有打探消息的,有做衣服的,有打兵器的,有医人的,有医马的,有管纪检的,有管组织的,有管财务的……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行政管理体系,跟一个地方行政机构差不多了。

  一百单八将的分工细致而科学,可谓物尽其力,人尽其才,基本达到了“领导干部专业化”的要求。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梁山好汉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绝大多数都属于“大老粗”。108将,除了宋江、林冲偶尔能吟几首诗,卢俊义、柴进、燕青勉强算个文人,吴用做过民办教师,裴宣做过书记员以外,其他人都谈不上什么文化素质,基本上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那些公务员出身的好汉们,以前多是中下级武将,天天跟兵器打交道,文化程度未必怎么样,用现在的学历衡量,相当于初高中水平的已经很不错了。这些人里能达到本科水平的恐怕只有韩滔、杨志两个(中过武举)。那些出身、盗贼出身、打渔出身、开酒店出身的好汉,估计大部分连小学文化都达不到,比如张横,连给弟弟张顺写信的文化都没有。

  可以说梁山好汉的文化水平整体较低,离“领导干部知识化”的要求相差甚远。知识决定一切,一个没有文化知识的团队,注定不会有多大发展空间。

  宋江其实很重视知识分子,也很重用知识分子,比如卢俊义、林冲、吴用这些文化稍高一点的,都处在梁山集团最高领导层的位置。柴进负责后勤兼财务工作,裴宣负责纪检工作,也都是很重要的部门。虽然如此,宋江在知识分子的培养方面做的却很不够,也没见他在梁山举办过什么领导干部培训班,也没见他给兄弟们扫盲。试想朝廷招安这么一批“粗人”干什么?除了用这些人打打仗外,能放心让他们到地方上去任文职吗?这些动不动就吹胡子瞪眼、拿刀杀人的好汉们,能做好一个地方的父母官吗?

  过多的大老粗聚在一起,很难形成一个长远的共同理想、施政纲领或是奋斗目标,也很难形成持久的凝聚力。宋江面对这样一个战斗力很强、文化素质很低的特殊团队,也只能用一个模糊不清的“替天行道”来维系班子内部的稳定。在梁山集团一部分人眼里,奋斗的目标似乎就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论秤分金银”,快活一天算一天。跟这些人谈什么革命理想,拜托,省省吧,那无异于对牛弹琴。

  总之,梁山集团在领导干部的“年轻化”、“专业化”方面做的不错,但在最重要的“领导干部知识化”方面相当欠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阻碍了梁山集团向更高更强方面的发展。客观上讲,仅靠梁山集团领导层现有的实力和能力,很难达到改朝换代的目的。

  中国历史上的,无外乎有三种结局,一是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比如刘邦、朱元璋;二是被*下去,比如陈胜、李自成、洪秀全;三是接受招安,替现有朝廷出力。第一条路成功的案例很少,宋朝之前似乎只有刘邦一个;第二条路失败的案例却太多太多,宋朝之前就有绿林军、赤眉军、黄巾军、陈胜、黄巢……“自幼曾攻经史”的宋江想必对这些已了如指掌,梁山集团具体走哪条路,他心里可能已反复权衡了很多次。

  宋江之所以选择第三条路,是不是出于对自身实力的一种定位呢?改朝换代不可能,被*下去不甘心,宋江面前只剩下第三条路了,那就是——招安。不过“招安”这条路在宋江之前还鲜有人走,宋老大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把自己和107个兄弟当了赌注和试验品。

  一部《水浒》共有女性人物78位,约占人物总数的10%,可以说女性人物在《水浒》人物中所占的比例是很低的(水浒人物总数787)。然而女性在《水浒》中的死亡率并不低,78位人物中明确描写死亡的有34位,约占女性总数的43%。女性人物在《水浒》中创下的一高一低(死亡率高,性别比低)也可说是该书的一大特色,这种特色放在世界名著中也是极其罕见的。女人若是生在《水浒》这部书中,一多半要成悲剧角色。

  《水浒》中仅有的几位出场较多的女性人物,要么不守妇道(如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娇秀、白秀英、狄太公女儿、贾氏);要么是长舌婆(如王干娘、李大娘、刘高老婆、阎婆);要么是被男性化的女人(如扈三娘、顾大嫂、琼英、孙二娘、段三娘);要么就是纯粹的受害者(如金翠莲、刘太公女儿、林冲夫人、王义之女、瓦罐寺妇人)。除此之外,就是一些连跑龙套也够不上的小人物了。可以说凡是在《水浒》中出场较多的女性,几乎没有一个既符合古代“好女人”的标准,又落得圆满结局的女人。

  《水浒》位居四大名著之列,其艺术成就世所公认,明清奇人金圣叹的“批水浒”一出世,更是画龙点睛,将这部名著推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被誉为第五才子书。然而施耐庵在书中有意无意流露出来的蔑视妇女的封建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该书的思想价值。

  梁山108条好汉中,女人只有3个,占总数的%,比例实在可怜。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女性人物在整部书中只占人物总数的10%,78个女性中最后落死亡结局的有34人,且死因大部分与不正当男女关系有关。死亡率之高,死亡原因之不正常,再加上作者一再流露出的对女性的蔑视,不得不使人怀疑作者施耐庵是不是对女性怀有偏见。这已不单单是封建意识问题,在封建思想统治下,“好女人”的尺度应该是诸如“三从四德”、“贤妻良母”、“无才便是德”、“贞洁操守”、“相夫教子”这样的标准。而在《水浒》里,符合这样标准的女人几乎为零,整部书里称得上“深明大义”的女人,只有一个,就是一个叫秦玉兰的女人。这个秦玉兰在《水浒》中是个不入流的角色,跑龙套都得往后站。

  梁山105条男性好汉,书中明确交代成过家、有过老婆的(二奶也算)有35人,剩下的70条好汉都没有老婆。70来个光棍,30岁左右的年龄,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他们个个不娶老婆,匪夷所思。李逵怀疑宋江搞女人,立马翻脸,甚至不惜跟自己最最崇拜的宋哥哥动刀子。在这些梁山好汉眼里,谁娶老婆,谁近女色,谁就算不得真正的好汉。这不是对女人的轻视是什么(或是变态?)。梁山好汉对女人的轻视,实际就代表作者施耐庵对女人的轻视,毕竟书是他老人家写的,基调是他老人家定的。

  纵观全书,作者对女性的蔑视和诋毁随处可见,作者运用其高超的写作手法,常常在书中不经意间流露出对女性的蔑视甚至诋毁。这个问题我们以后还要详谈,这里姑且带过。有人就怀疑过作者在写这部书之前,是不是在情感方面受过女人的什么强烈刺激,这种想象不无道理,至少可算一家之言。

  《水浒》中提到的几个庄园主人,比如宋家庄的宋太公、桃花村的刘太公、*山的孔太公、揭阳镇的穆太公等,都只有“太公”出场,没有“太婆”什么事,难道这些太公们的老伴都死了?笔者不禁要感叹一下,女人在《水浒》里真的不长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