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说课稿

2019-10-30 22:25:28

欧姆定律选自高中物理第二册第十四章第一节,其教学对象为高二理科生,整个说课过程可分为五大部分:一. 课程设计理念: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身心、智能全面发展的人才,也就是说,中学教育其目的不是培养专家,而是在普及基础教育的同时,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学的核心是知识与能力并重,教学的目标是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又*教育。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造型人才就成了国运兴衰的关键。可见创造性培养在我们中学教育中培养的重要性。

关于师生关系问题,后现代主义有其独到的见解。他们认为,在科学技术影响下,知识传输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已不是知识的唯一信息源,教师的地位虽然不会由电脑完全取代,但是教师发挥作用的重点和方向已不同于传统的教师了。后现代主义者鼓励教师和学生发展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通过对话,学生的老师和老师的学生之类的概念将不复存在,一个新的名词即作为老师的学生或作为学生的老师产生了。在对话过程中,教师的身份持续变化,时而作为一个教师,时而成为一个与学生一样聆听教诲的求知者。学生也是如此。他们共同对求知的过程负责。”在这样的过程中,师生之间通过沟通达到“和解”(而非一致)。因此,教师充其量是一个“节目主持人”,而非“教授”。威廉姆·多尔认为,教师无疑是一个领导者,但仅仅是作为学生者团体的一个平等的成员,是“平等中的首席”,但这并未抛弃教师的作用,而是得以重新构建,从外在学生情景转向与情景共存。权威也转入情景之中,教师是内在于情景的领导者,而不是外在的专制者。 20世纪70年代末,克兰诺和梅隆用4年的时间对英国的4300名小学生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研究结果证明:师生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教师与学生社交方面发展的期望对他们日后的学习成绩影响最大,远远超过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期望所产生的影响。教师对学生学习潜能的期望所产生的影响则处于次要地位。这项成果动摇了曾经轰动一时、被称为“里程碑”式发现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所得出的结论:教师对学生智力潜力的期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重大影响。美国的专家伯德惠斯特尔研究表明:词语仅仅表达了我们思想中很少的一部分,只占了30%~35%。传统的教育思想理论与实践基本上以词语交流的教学为主,如果从人际关系、从情感领域对教学活动重新考察,会别有一番洞天。陶行知先生将“创造”看做人生的真谛,把培养创造力作为教育的宗旨,提出创造教育要培养能够“向着创造之路”迈进的“创造之人”,“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

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本人把“小组探究”的教学、“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结合到教研室、我校实践了一年问题教学法中,力图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创造条件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具有团队精神,满足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需求。

二. 说学生:

1. 学生学科知识和能力分析:

学生在初中时候已经具有有关电路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知道了电流、电压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理论上已经具备了接受欧姆定律的能力。

但是由于现行教材、教科书中应用性的生活事例很少,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缺少该环节的思维训练,在问题的应用上,学生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认识经验和思维习惯,久而久之,就认为物理就是代代公式的数学运算而已,因而淡化了物理思维的训练,形成方法上的思维障碍。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必须重视图象图景的教学,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所处环境、自身素质分析

电、电路在我们生活在碰到的很多,但是基本的原理并不是特别清楚,学生有这个兴趣去探索和体验电压和电流之间的,为在课堂上操作、设计实验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学生的愿望是迫切的,积极性很高。

三.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本节是恒定电流这一章的基础,是对初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在理解和应用上的进一步加深。

本章按以下线索展开:从初中学过的一些基本的电路知识引入欧姆定律——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半导和超导的介绍——电功和电功率概念的引入——介绍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本节主要通过对导体两端电压和电流关系的探索,了解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认识到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迫切愿望、学生实际的知识与能力水平的现有状况,综合考虑了本节课的内容与性质、以及考试大纲后,确定了本课的基本理念:

1. 课的目的: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掌握利用图象进行研究思考的方法。

2. 课的结构:注重共同基础,体现参与性——教学有层次感、因材施教。

3. 课的内容: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参与性——联系生活。

4. 课的实施:注重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参与、思考、设计、发现——采用问题教学法。

在基本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电流的形成、产生条件、计算公式。 2. 知道什么是电阻和电阻的单位 3. 体验欧姆定律解决相关电路问题 4. 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掌握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经历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一系列活动,认识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在教师的帮助下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努力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5. 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

己的见解,并运用图象的数学方法处理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设置情景和热情引导,鼓励学生敢于探索、敢于提问、勇于创新。 2.在小组讨论、组际讨论、生生交流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理解与他人交往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团结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体现人文关爱。在“人性化空间”研究“问题空间”。

基于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及个人常识,在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下对本课的重点与难点作了如下处理

3.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掌握的知识有限,再加上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在学习物理时就出现了数学知识跟不上,物理知识前后不衔接等现象。物理的一些概念规律,需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思维,推理概括,有的还需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这就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要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思维,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就显得跨度太大,而增加了对教材的不适应。学生在掌握和理解物理知识方面出现了困难,再加上自身的一些因素,就会产生学习上的心理障碍缺乏自信心。认真的考虑了以上的关系后我把本课的重点、难点如下制定:

重点:

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自己通过实验操作来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把抽象的事物转变为直观的,可观察。

加深和体验用图象来处理一些物理问题的方法

难点:

学生操作设计处理实验的过程

基于以上的学生特点特制定以下的教学方法

四.方法与过程

1.教学方法的制定

创新教育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二者所追求的最终教育目标也是一致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摇篮,各种领域的任何一种创新都是和基础教育分不开的.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使学生在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其创新能力.创新教育追求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和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新性地学知识,创造性地用知识,而不是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消极地存贮知识.学科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脱离了具体的学科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往往会落入空谈.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本人把“小组探究”的教学、“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结合到教研室与我校实践了一年多的问题教学法中,(四大板块:目标板块、情景板块、师生互动板块、评价反思板块)力图使用问题教学法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具有团队精神,满足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需求。

基于学生的水平,本人确定主要采用问题教学法授课,同时使用讨论法和演示法,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设计能力,从而达到认可本课的社会文化价值,掌握科学的研究放法,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的目的。

2. 重点、难点的突破

1) 学生自主参与情景的设置,让学生自己体验感受实验的过程

2) 通过有目的的引导(回顾以及演示“探索弹力和弹簧的伸长关系”实验),启发学生的思维,自主的设计实验,探索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

3) 采用问题教学法,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4) 阅读有关欧姆发现欧姆定律的过程,坚定学生的刻苦学习的决心。

3.教学过程:

创 设

问题空间

预期研究

标板块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的形成、产生条件、计算公式。 2.知道什么是电阻和电阻的单位 3.体验欧姆定律解决相关电路问题 4.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掌握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一系列活动,认识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在教师的帮助下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努力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运用图象的数学方法处理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设置情景和热情引导,鼓励学生敢于探索、敢于提问、勇于创新。 2.在小组讨论、组际讨论、生生交流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理解与他人交往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团结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体现人文关爱。在“人性化空间”研究“问题空间”。 编辑问题 问题包 设计实验 探究过程 发掘内在关联

1.情景问题化 2.新课标要求的“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3.使学习者成为问题的研究者

景板块

本节课情景情景一:学生通过尝试在电路中接入不同的导体,感受电压和电流的变化关系 情景二:回顾以及演示“探索弹力和弹簧的伸长关系”实验。思考它在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 提出问题 研究问题在课堂上学生自己展现问题 下节课情景

情景:学生尝试把实验中的一个导体剪为两段,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 思考问题离开课堂 师生互动版块

生生交流板块

1.从情景板块中,各问题小组成员讨论、交流、设计研究电压与电流之间关系的方案。(模仿“探索弹力和弹簧的伸长关系”实验处理思想)这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思路、方法是怎样的?得出了怎样的结果?并提交问题站供组际交流。 2.得出怎么样的结论,思考在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结果进行认真总结并提出相关问题,提交问题站。 3.以问题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

展示问题包 合作探究的过程 新问题 交流

1、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研究性 2、创设、研究问题空间 3、团队合作精神,体现人文关爱 4、科学态度、科学方法 5、个性发展

师生交流板块

1.本板块随生生交流板块即时,交替进行 2.教师调控、组织、引领:生生交流无法解决问题时的引导、提示、适时补充。

3.师生共同讨论、共同研究 1、学习者成为问题的研究者 2、创设人性化空间(师生平等、民主,教学相长)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应用反思板块

课内关注过程性评价,体现评价的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 1、回顾知识技

function ImgZoom(Id)//重新设置图片大小 防止撑破表格{var w = $(Id).width;var m = 550;if(w < m){return;}else{var h = $(Id).height;$(Id).height = parseInt(h*m/w);$(Id).width = m;}}window.onload = function(){var Imgs = $("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var i=0;for(;i

function ImgZoom(Id)//重新设置图片大小 防止撑破表格{var w = $(Id).width;var m = 550;if(w < m){return;}else{var h = $(Id).height;$(Id).height = parseInt(h*m/w);$(Id).width = m;}}window.onload = function(){var Imgs = $("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var i=0;fo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