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指出:义务教育的任务是实现国民素质教育,具体讲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这几个方面的素质。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物理课中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受到观察、实验的初步训练及思想品德教育”,这表明义务教育就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发展能力、铸造品质的全方位素质教育。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上述诸方面的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里仅谈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劳动技能中的影响。
1、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仪器的技能
初中物理要求学生学会使用的测量仪器有:天平、弹簧秤、秒表、温度计、量筒、电流表、电压表等,学生学会这些仪器的使用,无论是今后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或者走向社会参加祖国建设都有极大的帮助。笔者在所教的几个平行班中做过这样的试验:让一个班的学生进入实验室亲手操作;一个班的学生只看老师演示;一个班的学生只听老师的讲解。最后抽查学生对仪器的使用情况发现,第一个班的学生应用自如,基本上都会正确使用。第二个班的学生拿到仪器有些犹豫、畏惧,操作起来很不规范,比如:使用天平时,尚未调节就开始测量;量筒拿在手中观察刻度,且视线不垂直;手持温度计时会不自觉地接触玻璃泡等。而第三个班的学生看到仪器几乎都表现出迟疑、茫然不知所措的情景。
2、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正确测量的技能
初中物理涉及的基本测量有:长度、质量、力(重力)、密度、速度、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等。学生学会并掌握这些测量,不仅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物理知识、进行科学测量扫清了障碍,也为他们今后的生产和生活打下了基础,增强了他们适应现代社会的生存能力。在我教过的学生中,很多都爱上了电器维修,走上了致富之路,何以至此?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这全得益于老师的物理教学有方,使我们在学校就掌握了不少维修常识,现在学电器修理很轻松。”
3、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
物理实验分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验证某一结论或引导学生探索某种规律,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实验对学生进行实验方法的培养,要向学生介绍每一个实验应遵循什么基本原则、实验的程序以及应注意的地方,逐步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比如:在测液体的密度时,可以有这样两种方法:其一,A、测空杯的质量m1;B、在空杯中加人适量的液体后再测总质量m2,从而可得m液=m2-m1;C、把液体倒入量筒中测体积V液。则液体的密度可求ρ=m液∕V液。其二,A、测出空杯的质量m1;B、在量筒中注入一定的液体,记下总体积V1;C、把液体倒出一部份在空杯中,记下此时量筒中剩余液体的体积V2,从而可得V液=V1-V2;D、测出空杯与倒入液体的总质量m2,则m液=m2-m1。从而可算出液体的密度ρ=m液∕V液。显然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测出液体的密度,那么,哪种方法更科学些呢?实验结果表明,第二种方法误差小些,且计算数据也简单些(可人为地控制液体的体积为整十、整百),故第二种方法更科学合理。
4、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和技巧
每个实验都要测量不同的物理量,得出众多数据,教师除了要教会学生分析每个实验必测的物理量外,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记录并处理这些数据,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逐步学会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理解重要的物理原理,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十分广泛的用处。
5、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科学是讲求实事求是的,来不得半点虚假。《物理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是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操作演示实验或者指导学生分组实验,都必须按实验规则操作,如实记录,出现误差是实验中的正常现象,要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寻找减小误差的方法,切不可为减小实验误差而拼凑数据。比如,在测固体物质的比热时,测出的值一般都比书上列出的数值要小,这是事实,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使学生养成尊重科学、尊重事实的良好习惯。我的一个学生家在建房设置电路暗线时,他父母说,为了安全,全部设置6mm2的铜芯线,这位同学根据所学的电学知识,在请教老师后,大胆地劝说父母:空调与厨房专用大功率用电器设置4mm2的铜芯线,其余房间主干线设置2.5mm2的铜芯线,灯具、开关等都设置1.5mm2的铜芯线,结果不仅施工方便快捷,而且还节余了千余元的材料费,至今多年未出任何故障,父母直夸他能干。
综上所述,搞好物理实验教学能直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因此,作对物理教师,应本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正确指导学生实验,不能因为怕麻烦而“讲”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