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里谁是倡廉的第一人:并非朱元璋

2019-11-30 20:57:38

  核心提示:然而,如此严刑却阻挡不了明朝官员前仆后继的步伐,朱元璋的政策确实成效一般。那么,谁是古代皇帝中倡廉的第一高手呢?他就是宋真宗赵恒。

  本文摘自《新商报》2009年11月15日第38版,作者:沧浪之水,原题为:北宋宋真宗皇帝中倡廉第一人

  无论在哪一个朝代,还是在哪一个国家,老百姓们最痛恨的都是官员的问题。一个清明的国家在整肃吏治方面肯定是颇有建树的,而一个倡廉卓有成效的国家也绝对会是个强大和谐的国家。俗话说“观社会更替、明盛衰之理,乃有资于治”。在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均以倡廉为中心的形势下,我们回首历史,以古为鉴,不无裨益。

  倡廉第一高手

  在五千多年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要说哪位皇帝最狠,那肯定是明太祖朱元璋,他制定颁布的《大明律》堪称史上最严酷之法,明朝对官吏的处罚力度也特别重,甚至可以说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匪夷所思的地步。代价之大,今人看来,仍不寒而栗。然而,如此严刑却阻挡不了明朝官员前仆后继的步伐,朱元璋的政策确实成效一般。那么,谁是古代皇帝中倡廉的第一高手呢?

  他就是宋真宗赵恒。宋真宗是个诗人,脍炙人口的“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就是出自他的名篇《励学篇》。不仅如此,宋真宗还是个有作为的明君。他在位25年,治理有方,北宋的统治日益稳定,国家管理日益完善,社会经济繁荣,国家强盛,史称“咸平之治”。他统治的时期,画家张择端用流芳百世的《清明上河图》来表达对它的千秋歌颂,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赞誉: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治理最好的国家。这个伟大的时代,将北宋王朝推向封建社会的巅峰。而它的缔造,得益于宋真宗卓有成效的倡廉的举措。

  廉政理念告诫百官

  一个必须注意的事实是:尽管北宋的面积、人口、资源都比唐朝差得多,但北宋经济繁荣,边贸红火,贡赋通达,税收富足,这些是唐朝无法比拟的。遇到风调雨顺的好年景时,岁入是唐朝的七倍;即便灾害频仍,岁入也是大唐的三倍左右。那时,宋朝富甲天下,经济总量占世界的80%,其一年的铸钱量最高可达五百万贯。面对这样的巨大诱惑,北宋时期官员的的现象却大幅减少,尤其是与相距较近的唐朝、明朝相比,更是稀少。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宋真宗有一个传诸后世的良好的廉政理念。他颁布了告诫百官的《文武七条》:一是清心,要平心待物,不为自己的喜怒爱憎而左右政事。二是奉公,要公平正直,自身廉洁。三是修德,要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势压人。四是务实,不要贪图虚名。五是明察,要勤于体察民情,不要苛税和刑罚不公正。六是勤课,要勤于政事和农桑之务。七是革弊,要努力革除各种弊端。这《文武七条》均是廉政之举,是统治者的苦心孤诣的安排,也是老百姓们的热切期望。在宋真宗看来,“清心”“修德”就是廉政的源头,就能实现“德治”。然而,这样的廉政理念,如果没有与之相对应的管理制度,那也只能是水中花、镜中月而已。

  官员选拔任用制度

  其次,宋朝有一整套严谨有效的官员选拔任用制度。宋代严明赏罚,官员有试用期,试用官员转正要有若干名正式官员保举,按规定,官员不得保举曾犯有罪的官员转正。宋朝允许在职官员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者可提前转正或越级提拔,但曾犯有罪者不许参加科举考试。又规定,凡重要职务和接触钱财的职务,一律不允许曾犯罪者担任。宋朝官员通常定期升级,但曾犯罪的官员升迁则举步维艰。一个官员若犯罪,其上司、曾荐举过他的官员都要受到处罚。这使得上司很注意防范下属犯罪,荐举者很关心被荐举者的德行,这样,只有才德兼备者才能被选拔进入官员队伍,自然而然,官员的行为也就相应减少。

  同时,宋代吏部还建立了官员档案,凡犯罪者都记录在案。宋代还规定,这些犯罪者,每次晋级或调动职务时,都要向吏部主动申报自己曾犯过罪,并规定,此类官员不得随意更改姓名。这样的规定,动员了上上下下各方面的监督力量,杜绝了者上升的空间,并将他们置于严密的体系中,避免了他们再次搞的可能。

  渎职惩处制度

  第三,建立了一套监察官员的渎职惩处制度、选拔的标准和职务回避制度。宋朝对具有纪委职责的监察官员有着严格的规定,甚至监察官违反出巡制度都要遭受处罚。还特别规定了监察官失察、自身贪暴受惩处的制度。对于失察的监察官,宋真宗实行严厉的处罚。史载,王曙为河北转运使,“坐部吏受赇,降知寿州”;张观任解州通判,因“盐池吏以赃败,坐失举劾”,被降监河中府税;河北路走马承受使臣悉代之,“坐不察边肃贪纵故也”。

  据有关史籍的记载,宋朝监察官员台官(御史)的选拔,有严格的标准:首先要“鲠亮敢言”,廉洁无私,纠弹不避权贵。其次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从政的实践经验。宋朝规定,台官“于太常博士以上,中行员外郎以下举充。”强调举具有基层实践经验的官员充当御史。三是实行官亲回避制度。凡宰执所荐之人,以及宰执子弟,亲戚和属官,一概不得充任台官。宰执不得荐举御史,宰执所荐之人不得为御史,以及与宰执有亲嫌、同乡关系或为其属官者也不得任御史。因为宰相奏举御史,御史必然与宰相结党营私,把朝政搞得乌烟瘴气。这正是宋朝三令五申不准宰执奏举御史的原因所在。

  因为这些廉政举措,宋真宗和他的后来者们创造了一个清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的宋王朝。名传后世的清官包拯就是产生在宋真宗统治的时代,这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宋真宗廉政建设的成效。伏尔泰说:“我们不能像人一样,真是大不幸!”放眼我们的社会,如果我们不能借宋真宗的前车之鉴,那么恐怕这才是我们的大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