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重点知识分析(三) 海洋和陆地

2019-12-04 21:24:56

(一)、命题规律分析
  
  1.全国卷命题规律
  
  形式上都是以图或地理热点事件为背景材料进行设问。图以区域图、构成图、示意图为主,如2002年江苏综合31题就是典型的构成图,2003年广东地理36题是分布示意图;2004年江苏地理26-29题也是分布示图。
  
  考核内容上侧重地貌、海洋水、陆地水、能源和自然带等知识点。如2004年广东卷考查了板块、自然带等知识点,江苏卷考查了地下水与河流、海洋水等知识点、天津卷考查地貌成因、自然带等知识点。
  
  2.上海卷命题规律
  
  形式上多以热点背景材料和世界区域图为命题背景F考查内容侧重盐度、洋流、水资源和地域分异等知识点。
  
  3.全国卷及上海卷共同规律
  
  ①以地理事物(现象)分布图,各种示意图或热点问题为背景设题。
  
  ②侧重海洋水和陆地水资源、能源和自然带的考查。
  
  ③能力要求注重在基础知识识记基础上分析事物间的联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图表分析运用能力。
  
  (二)、命题趋势预测
  
  1.形式上:各种事物的区域分布图、发展过程图等图表资料和地理热点事件是很好的命题素材。以海洋水和陆地水为主线,进行文科综合命题是高考的重要趋向,包括海洋资源开发、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城市水价上调等都是很好的命题背景材料和立意中心。
  
  2.考核内容上:热点重点区域地质地貌的成因,海洋运输,水资源的利用保护,陆地环境地域分异规律及其与气候、农业地域类型的结合都是命题的重点。
  
  (三)、专题能力聚焦
  
  1.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环节及意义。
  
  2.地质作用理论、板块构造学说的具体运用。
  
  3.区域海水温度、盐度的影响因素。
  
  4.洋流、洋流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陆地水运动过程及水资源问题。
  
  6.生物循环、土壤形成及其地理意义。
  
  7.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8.主干知识所蕴涵的地理思维方法,思维模式在实践中的运用。
  
  地球表面两种主要形态是陆地和海洋。在高考命题中,它和“大气环境”是同等重要的考点,但在文综高考地理试题中的再现率明显低于“大气环境”部分。在高考命题中,地质构造可以与我国或重界某地的地貌结合考查;内力作用可以与板块构造、火山地震活动结奋起来命题;外力作用可以结合风蚀地形沙丘、沙化、河湖泥沙淤积等问题设计试题;结合中国或世界某主要河流、南水北调考查陆地水和水循环;结合气候考查生物、土壤;结合区域地图或模式图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结合模式图或海域图考查海水温度和盐度、洋流等。
  
  在今年高考中,结合某海域的盐度分布特点考查影响盐度的因素;结合航海、全球海陆轮廓、气压带风带考查洋流运动规律、洋流对气候等的影响,结合世界某地地震,考查板块构造理论的应用;结合沙丘或沙化考查外力作用的形式、特点;结合流水作用考查水土流失、海岸侵蚀、海岸线消长等结合某河流或南水北调考查水循环、河流补给;结合等高线地形图、水系特征、气候特点考查某地区河流径流量的变化特点等。
  
  复习备考中,结合全球海陆轮廓图识记主要洋流,以及洋流与风带、渔场、气候的联系,利用模式图总结洋流分布规律,结合坐标囱识记全球海洋平均温度分布规律,结合某一海区(边缘海、内海、河曰附近海域、内陆湖泊)盐度的特点,掌握分析影响盐度因素的思维方法;结合模式图,掌握气候、土壤、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同时更要注意与规律不吻合的特殊性,如我国西北地区年降水量总体上是自东向西递减,但新疆西部、天山北坡、阿尔泰山等地受大西洋、北冰洋水汽的影响,降水量又有所增加,这对河流、植被等均有影响。最后,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以高考必修教材为核心,以初中地理为基础,以高中选修(二)的个案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应用体系。以“海洋”为例,初中地理介绍了“世界大洋”、“中国海洋”、“世界各大洲的主要海洋”等基础知识,高中必修教材介绍了“海水的温度、盐度”、“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等知识和原理,高中选修(二)介绍了“海岛和海域的开发”等内容,复习过程中必须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方能以不变应万变。(京翰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