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实验探究中的交流评估

2019-12-09 22:58:25

1 2 下一页

  摘 要:教学实践中,为了防止探究活动中的“交流评估”流于形式,根据实践经验从落实的意义到实施的措施进行了总结论证。即:思想上重视,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多方交流,共同提高;实施评估,完善成果。教给学生交流、评估的方法,使得交流、评估落到实处,最终形成科学素养。

  关键词:落实;交流;评估

  课改以来,科学探究成为教学中的重要方法,被广泛应用到教学中,“交流、评估”不仅是重要的探究环节,还可以在探究的任意的环节中进行,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科学素养,必须将“交流、评估”落实到位。

  一、思想上重视,提升到战略高度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一种方法,同时又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

  1.把科学探究作为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探究。探究使学生领悟到科学发展的过程是人类不断探究发现的过程。探究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方法的根本途径。

  2.把科学探究作为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物理知识技能、体验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掌握完整的探究环节,从而提升探究素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以后的探究学习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3.把科学探究作为教学内容,会影响物理以外的活动,乃至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几年、甚至几十年后,学生可能对你教授的知识会忘掉,但是探究的方法一旦内化,是不会忘掉的,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有相当的促进作用。

  二、多方交流,共同提高

  交流在实验探究中是一个教学环节,学生利用交流可以相互促进,因为每个学生个体的生活环境不同,对同一事物理解也不相同,通过交流会让学生全方位地理解事物。交流的内容可以是失败的教训,也可以是成功的经验,学生间、师生间信息的多向交流,使学生互相促进,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教学中设定“你学到了什么”这一环节,给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充分交流,得以提高。例如,探究电压特点实验后,学生通过交流了解到,电压表使用时一定要接牢固,不然示数会不稳定。导线要是和小灯泡并联在一起,小灯泡不亮的直观印象,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交流是一种能力。交流就是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听清别人的意见,使得评估顺利完成。交流需要教师培养。

  1.大胆发言,勇于参与。

  2.学会倾听,听清他人与自己的不同之处,听懂与众不同的见解,听好自己疑惑的地方。

  3.要学会质疑反驳就是要求学生善于提出自己的问题,运用知识,经验去反驳。

  4.要学会接受别人意见,破除“一言堂”,破除自以为是的不良心态,养成实事求是,集思广益的优秀品质和健康心理。

  三、实施评估,完善成果

  1.评估是实验探究的反思过程,通过评估,对探究的过程,认定数据、结论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可靠性。

  比如,在进行“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后,学生得出结论: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教师问“这个结论对吗?你信吗?”

  “对!”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学生觉得辛苦了一节课,耗费了这么多精力得出的结论怎么会感觉不对呢?)

  “同学们,你们做了3次实验得出结论,结论就那么可信?”我追问。

  学生开始会发愣,仔细想过,实验次数太少,结论可信度差。有的学生又提出全班都做出了这个结论,可信度应该增大。

  “这实验次数还是有限的,”我再次强调,“怎样增加实验的可信度呢?如何操作?”学生活跃起来,通过交流得到方法:改变定值电阻,多做实验,搜集更多的实验数据,使结论更具有说服力。

  我及时宣布:“你们的想法,科学家已经做过了,他们通过无数次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和我们的结论是一致的。”

  看似多余的一问,打破了学生“做完实验得出结论”就完事的思维定势,促使学生明确评估的重要,真正体会到了科学家探究工作的枯燥和艰辛,同时体验到探究后必须进行评估。

  2.通过评估,可以发现实验探究中的缺陷,优化实验方案,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