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展,往往是以设问开始的,向学生提供有现实背景的问题,并以脚手架式的问题链指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所以说“设问”是教师“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重要体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的设问艺术呢?
一、面向全体、分层递进、用词明确
1.面向全体
教师的设问应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设问只是针对部分学生,而忽略了另一部分的学生,那么问题的有效性就值得商榷,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就值得怀疑。
2.分层递进
教师应该设计不同水平的问题,分层次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按照布鲁姆—特内教学提问模式-----教师要设置由低到高六个层次水平的问题。一般把回忆、识别水平的提问和理解水平的提问交给水平较差和稍差的学生回答;把应用性水平的提问和分析水平的提问交给中等和中上水平的学生回答;把综合水平的提问和评价水平的提问交给水平较高的学生回答。这样设问的对象既是面向全体,又能选择不同的回答对象,使各个类型的学生得到思辨的机会。
通过教学实践,感觉应以班级中等和中上等学生水平为基础,这样既能维持高水平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又能在中下等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设疑,为这些学生铺设梯度,使他们拾级而上,所以问题设计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层递进。
3.用词明确:
教师设问是否有效的关键在于能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其次教师应提出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以触动学生的心灵,触发他们思考探索的兴趣。教师的问应该是有的放矢,指向明确,设计的问题不能过于空泛,似是而非,使学生不知从何作答。教师应该明确问的是概念、定理的阐述,还是解答、证明的过程,或者是简单的是非判断等等。总之,要注意目标清晰,组织问题的语言精练,使学生能明确的作答。例如: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学生起立回答问题时,嗯嗯啊啊,其中有很多是因为教师的设问不够明确。比如,有教师问“是不是那样啊?”而其实是想问“产生这个结果的理由是什么?”,由于学生无法理解教师真正所问,回答当然是不尽人意了。
二、选好角度、难易适度、及时调整
1.选好角度
教师在提问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或者根据新课、复习课等不同类型的课时,精心设计设问的角度,有时是以点带面,小切口引出一系列的探究;有时是系统设问相关知识体系,从而引出所要突破的重点、难点;有时是开门见山,直面要领;有时要“无心插柳”,旁敲侧击。或从新颖的角度、或从实用角度,教师应该巧妙切入,科学的设计便于学生找到问题的入口。但是有一个基本原则是:不管从哪个角度设问,教师应紧紧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来设问,针对学生“不易领会”的地方设问。
2.难易适度
如果问题太简单,学生脱口而出,或者本身就是一个无效的设问,学生盲目以是或非应答,在热闹的表象下,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弱化学习积极性。甚至养成习惯后,会人云亦云,不知所云。
如果问题太难,缺乏相应的铺垫,学生百思不得其解,那么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噤若寒蝉,望而却步。因此课堂提问一定要做到难易适度,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进入问题情境,获取学习体验。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