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9-10-07 18:50:35

  课堂教学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和结构、教育内容和方法,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正在日益显露出来。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为此,本文特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如下探讨:

  一、设疑激趣,提出假说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兴趣。”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设情境,制造“悬念”,放手让学生观察、实验、思考,让具体的自然事物、有趣的自然现象紧紧吸引学生,激活学生思维,多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比如在《物体的热胀冷缩(二)》教学中,课伊始,我便对学生说:“咱们用塑料瓶和硬币做一个游戏,”讲清游戏规则后,学生们怀着好奇心开始玩,不大功夫,只听学生惊喜地叫道:“呀,硬币跳起来了!”“还‘扑扑’地发出声音呢!”“硬币为什么会跳起来呢?”我不失时机地问:“你认为是怎么回事呢?”提出一个开放的发散思维的问题,学生的情绪一下子活跃起来,对这个问题作出了种种假设:可能是水槽中的热气将它顶起来了;可能是塑料瓶受热膨胀将硬币顶起来了;可能是瓶内的空气将它顶起来了;可能是硬币上的水变成水蒸气要往外跑,所以把硬币顶起来了……发散思维是创造活动的起点,这一学习活动,既促进了学生积极思维,又能形成下面探究学习的动机。

  二、为学生提供各种动手实践的条件,在实践中学习、创新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根据实验目的及原理,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设想、探索多种方案,优化最佳方案,使问题圆满解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可以避免教师、教材对学生思维的压抑,避免无意识地将学生的思维纳入某一特定模式,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处于主动思维的状态,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猜想,不轻易否定,就是对学生错误的猜想也不要简单地给予批评,要培养学生广泛的探究兴趣、强烈的创新动机和自信心。

  在物理实验中,教师激励学生不限于课本中的器材,将器材开放,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去设计实验,鼓励学生写出有独立见解的实验报告,然后根据不同的实验类型,在课堂上进行点评,分析得出合理的器材与步骤,这样就把以往学生抄实验报告改变为发散思维的过程。如在讲到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密度时,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去设计实验,写出实验器材和步骤。

  对于器材,有些学生把课本中的玻璃杯换成了口杯等,在步骤上,有些学生把倒入部分盐水改为全部倒入,还有些学生在步骤上先称空杯的质量,再称倒入盐水后的总质量。教师表扬了学生肯动脑筋,肯定将盐水全部倒入的合理性,并对先称空杯后再倒入盐水称总质量的做法进行了讨论,分析后得出这种方法在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在实际操作上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这样使学生感到有一种成就的喜悦,师生探究的快乐,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三、精心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类的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特别是科学实验的实践。很多物理规律都是从模拟自然现象的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的品质就是在科学活动的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的。物理教学中认真做好一系列有效的实验,点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激励状态,可以把学生的智力活动由最初简单的兴趣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的活化。因此,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很好地利用各种教具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功能:用现象清楚,效果明显的演示实验,创设有声有色的,形象直观的情景;用师生密切配合,共同参与的分组实验,创设生动活泼,热烈讨论的情景;用鼓励和激发学生开展课外小制作,小发明的活动,创设理论联系实际,巧用物理知识的情景,从而促使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提高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很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他们的手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的劳动时,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会觉醒起来。"随着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大量自我发挥、自我表现的动手机会,注意引导学生借助实验处理一些较抽象、较复杂、易混淆的物理问题,让学生在"动"字上见物思理,动中有思,思中有动,动思结合,激励学生对物理的情感体验,从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四、建立新的课堂评价机制,构建新的教学方式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发展性”评价体系。发展性评价侧重过程的评价,学生在活动中对实验方案的设计、操作、讨论和合作交流中的表现都应作为评价的依据,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活动全过程的重要性。发展性评价还应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评价来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氛围,给学生以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这样,以激发他们的各种创新动机,启迪他们的创新精神。在物理教学中必须注入新的教学模式,那就是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目标,并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科学探究作为一项新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它的总目标很明确,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以及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关心社会与关心生活的意识。

  总之,加强物理科学方法的教育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物理科学素质教育的内容,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有目的、有计划的逐步深化。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逐步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