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秒是一个全球行动。设在法国巴黎的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根据对地球自转参数的监测结果,对全球发布闰秒公告,通常在格林尼治时间(即世界时)6月30日或12月31日的最后1秒实施闰秒。闰秒的规律基本上是“三年两闰”,但也不一定,比如,2006年元旦发生的闰秒就与1999年时隔7年。两次闰秒之间的时间间隔是不固定的,这是由于地球自转速率具有不稳定性,既有季节性变化也有长期变化,因此我们无法预测下一个闰秒会在何时出现。截至2015年7月1日,协调世界时与国际原子时的差为35秒。本次闰秒调整后协调世界时(UTC)与原子时(TAI)的关系将为:UTC-TAI=-36秒,负值表示协调世界时相对于原子时慢了36秒。这反映了地球自转长期变慢的趋势。
闰秒时刻
(格林尼治时间)
1999年01月01日
00时00分00秒
1999年01月01日
08时00分00秒
正闰秒
(UTC向后拨)
2005年12月31日零点2006年01月01日
00时00分00秒
2006年01月01日
08时00分00秒
正闰秒2008年12月31日零点2009年01月01日
00时00分00秒
2009年01月01日
08时00分00秒
正闰秒2012年06月30日零点2012年07月1日
00时00分00秒
2012年07月01日
08时00分00秒
正闰秒由原子钟读数计算得到的原子时是非常准确、稳定的,因此,是否实施闰秒是根据世界时和协调世界时的偏差来决定的,当世界时与协调世界时时刻之差即将超过±0.9秒时就要实施闰秒调整。实施闰秒时全球统一行动,各国分别在对应格林尼治时间零点时同步进行闰秒调整,从而保证全球的一致性。
由于闰秒是对时间的人为修改,因此必须十分慎重。守时实验室事先可以进行试调整,对时间基准系统进行测试,保证调整后各种时间关系的正确性。国家授时中心时间基准系统将由电脑程序自动完成闰秒调整,并不需要人力参与。
到了闰秒这一天,由国家授时中心负责运行的我国时间基准系统将通过专用软件自动完成闰秒调整。国家授时中心长波、短波、低频时码、互联网、电话和时间戳服务等各类授时服务信号或信息的时间都将做相应调整。因此,全国所有接收国家授时中心发播的标准时间信号、标准时码信息的精密时间用户,都将自动完成调整。
大多数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如我国的北斗系统,通常采用连续时标,不进行闰秒调整(俄罗斯GLONASS系统除外)。卫星导航系统依靠精确的时间对定位范围进行精确计算,这就需要系统之间始终保持同步,而引入闰秒会产生时间的非连续性。
其他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如卫星发射基地、通信、电力等精密用时单位要及时调整并核对时钟钟面显示。在网络通信上,协调世界时被用在很多互联网标准中,像用来同步国际互联网上计算机时钟的网络时间协议NTP就是其中的一种。如果出现1秒的误差,就会使很多基于电脑时钟的事件出现混乱。另外,电网故障的维修、电网与电网之间的并网,也需要使用精密时间,如果出了1秒钟的误差,甚至可能使整个电网崩溃。
普通民众的手机时间来自通信基站,会自动调整。一般手表需要对照电视台、电台手调,电波钟表可自动调整。闰秒调整对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不会产生影响,时间快一秒慢一秒大家基本感觉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