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考地理复习知识点:中国的自然环境

2019-11-16 07:46:00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1.我国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大。  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各阶梯概况,海拔、地形特征见教材P22、24、26,主要看各阶梯都有哪些主要山脉(走向)、高原、盆地以及平原,以及相对位置。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⑴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⑵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  ⑶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3.四大高原:①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是四大高原中唯一位于第一阶梯的,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②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③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千沟万壑;④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喀斯特地貌显著。  4.四大盆地:①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盆地,位于昆仑山与天山之间,其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②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位于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纬度最高;③柴达木盆地-被美誉为"聚宝盆",位于巴颜喀拉山与祁连山之间,海拔最高,也是四大盆地唯一位于第一阶梯的;④四川盆地-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最优越,有"紫色盆地"之称,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之称。  5.三大平原:①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②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③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6.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陆地面积的33%,加上高原,两者占60%。山区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治理,见教材P29。山区在开发和保护方面应当注意的问题: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在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主要山脉走向:  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贺兰山  西北-东南走向: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1.南北气温的差异:  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很大。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漠河镇与海口市1月平均气温相差接近50℃。冬季最冷地方为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夏季最热的地方为新疆吐鲁番。  我国由北向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高原气候区。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温度带划分,见教材P33。  2.东西干湿差异:  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一个地方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我国降水量和干湿地区,见教材P35、36。干湿地区景观、建筑以及农业的差异,见教材P36、37。  3.气候:  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冬季风寒冷干燥,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风温暖湿润,形成了我国的雨季。除青藏高原外,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见教材P39。主要是降水的差异,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和地形。  我国的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及高原山地气候,见教材P42。  多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多旱涝灾害。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  内流河和内流区、外流河和外流区的分布,见教材P44。内流区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3,但水量仅占全国的5%;外流区占陆地面积的2/3,水量占全国的95%。  内流区: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昆仑山、天山等高山冰雪融水。内流湖一般为咸水湖(青海湖)。  外流区:河水来源主要靠降水。有三大外流区。  ⑴太平洋外流区  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上游水能资源丰富,进行发电和灌溉(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以及河套平原)。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下游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水流减慢,泥沙堆积,河床升高-"地上河"。流域水系,见教材P48。上游建设大型水库,中游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根本措施),下游加固黄河大堤。黄河几字形与凌汛。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它是我国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流域水系,见教材P53。各段的名称和支流。长江三峡(自西向东):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洪水灾害:降水集中,中上游生态环境破坏(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长江河道弯曲,中下游湖泊萎缩(围湖造地)使得其蓄洪能力下降。  怒江-萨尔温江、澜沧江-湄公河、元江-红河。  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自北向南经过京、津、冀、鲁、苏、浙,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南水北调东线。  中国五大淡水湖(按面积大小排列)鄱阳湖(赣)、洞庭湖(湘)、太湖(苏浙交界)、洪泽湖(苏)、巢湖(皖)。  ⑵北冰洋外流区(阿尔泰山-额尔齐斯河)  ⑶印度洋外流区(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孟加拉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