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是距今上百年前中国皇帝们的办公与日常生活之地,2500年前秦国的王公们在哪儿办公和生活?最新考古表明,在秦都雍城新发现的一处专家称为“寝庙一体”的三进式院落建筑,就是秦国的王公们办公与日常生活的地方,而且是有祖先们(俗称宗庙)的“监视”,从而为人们首次揭示秦都雍城版“故宫”的神秘面纱。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田亚岐说,在秦都雍城遗址东区的考古勘探中,最重要的一个发现就是一处残长186米的“寝庙一体”三进式院落建筑,它“前朝后寝”的组合式格局,既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雍城城址中区马家庄发现的朝寝建筑外形相似,又与其东的岐山凤雏村西周时期宗庙遗址四合院式的组合相类同。如果与今相类比的话,可以说是北京的故宫与天坛等的“复合体”。
地处中国西北(陕西凤翔)的秦都雍城是秦国在由西渐东发展过程中的9个都城之一,290多年历时19位王公,地位是除秦都咸阳之外最重要的一座都城。目前,经考古学家近80年的工作,秦都雍城遗址勘探出总分布范围达51平方公里,由城址、秦公陵园、国人墓地和郊外宫区组成。自2012年开始,考古工作已开始进入细部内涵的了解阶段。
田亚岐说,这处“寝庙一体”的院落建筑系组合式结构,显现“五门”“五院”“前朝后寝”的组合式格局。根据文献记载及参阅相关研究,这组建筑由外及里可释为五门、五院,有屏、门房、厢房、前殿、大殿、寝殿、回廊、偏厢房、阶、碑、阙等建筑单元。
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实践,中国先秦的宗庙建筑有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西周时期一般是寝庙合一模式,到后来发展成庙、寝分开且平行(俗称左祖右社),再演变到秦都咸阳时期为突出天子之威,朝寝于国都中心,而将宗庙置于南郊的情形。
考古人员从大型建筑所处区域的地层堆积及采集建筑板瓦、筒瓦等判断,这处组合式建筑遗址应早于马家庄的朝寝建筑,而晚于岐山凤雏村西周宗庙建筑遗址的年代,属雍城早期宫室建筑。同时,由于其处于城墙东南角的东墙附近,其聚落形态处于整个东城墙之下,时代应当属于雍城尚未有城墙建制的前200年时间之内,显示了早期秦王公们在办公之时,常常处于祖先们的“监视”之下,以便办公与生活之中时常警醒为政之道。
田亚岐说,这一发现初步显现出秦早期是传承周制,同为寝庙合一模式,后来发展成庙、寝分开且平行时,也就是雍城遗址中区的马家庄宗庙建筑。这一发现为探讨秦国都城内礼制建筑的渊源、传承与发展脉络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据介绍,当时在雍城执政了19位王公,3处分别是若干代王公居住在一个宫区里边,后来多少年以后,又把其搬迁到另外一个地方。文献记载“雍太寝”,即“德公元年(前677年),初居雍城大郑宫”,依照最新发现的这座组合式建筑的时代,可以推断这儿的宫室很可能是雍城营建最早宫区建筑,也就是雍城第一宫——“大郑宫”的所在地。
陕西考古研究院发现:秦都雍城版的“故宫”
2019-09-29 18:36:16
相关推荐
- 大量使用农用抗生素危及公共健康 2019-08-31 08:21:37
- 整理课堂笔记七法 2019-11-09 14:12:19
- 福建省莆田一中2010-2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2019-12-08 19:37:29
- 南京大学生研制成功两款防霾测霾装备 2019-10-06 09:29:07
- 称哈里王子将战争看作游戏或有心理问题 2019-11-10 07: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