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化学资料,获取化学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卷中,由于试卷长度的增加和信息给予题的大量使用(约占试题总量的35%),对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呢?本文就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谈谈自己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化学阅读能力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 课前阅读,重在培养阅读习惯
课前阅读,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预习。对于预习,绝大多数化学教师都非常重视。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则往往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而难以落实。为此,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课前阅读的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进行阅读,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要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给学生布置阅读作业时,可结合课文,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提几个有吸引力的问题或做几个现象十分明显的实验,从而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在心理上对要阅读的课文产生兴趣,并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
2.要循序渐进,不断地提高阅读要求
阅读要求要十分明确具体,不仅要使学生明确阅读范围,更要使学生明确通过阅读要解决什么问题。
3.要加强检查,使学生逐步养成阅读习惯
为了使学生在课前能认真阅读并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严格检查是必不可少的。这样,经过一个时期的严格要求,学生的阅读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二 课堂阅读,重在教会阅读方法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已广泛地被广大教师所接受。那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又怎样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1.要重视文字叙述,但更要重视表格、插图
不少同学在阅读化学课本时,往往对课本中的文字叙述十分重视,能仔细阅读,但对课本中的表格、插图就不太重视,一扫而过。而实际上,化学课本中的表格却十分重要,它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材料,而这些数据、材料往往是说明化学概念、原理的重要依据。化学课本中的插图则由于简单明了,突出重点,比起实物来往往更能使人一目了然,从而更易使人理解所学的化学知识。
2.要重视普遍性,但更要重视特殊性
在课堂阅读指导中,教师要十分重视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事物的规律。
3.要重视结果,但更要重视过程
许多学生在阅读化学教材时,十分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主要表现在对化学概念、化学原理能熟记,但对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引用过程、推导过程不清楚;对化学实验的结果能熟记,但对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及操作原理记不清楚等。
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实际上是很肤浅的。所以,教师在阅读指导中,必须要求学生十分重视对化学过程的正确理解,看书不仅要知道结果,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过程。
三 课后阅读,重在提高阅读能力
课后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课后阅读的指导,并着重把握好以下三关:
1.归纳总结关
学生课后阅读的第一关是对已学化学知识的归纳总结。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在上完一节新课后都必须在课后认真阅读课文,并对本节课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从而牢固地掌握好本节课文的知识重点、难点。
2.发散思维关
学生课后阅读指导的第二关是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可从以下两方面加以指导:一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出疑点、发现问题。例如: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为什么在同周期中不是最小?为什么碳碳双键的键能是碳碳单键的两倍?对学生发现、提出的问题,老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独立思考、集体讨论等方式解决。二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要多联想、多角度思考。这样,通过在阅读中提出疑问;发现问题;多联想、多角度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也使他们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得到增容,思维过程也逐渐立体化。
3.分析应用关
学生课后阅读的第三关是分析应用关,让学生从知识的掌握过程逐渐过渡到知识的应用过程。在这个阶段,我们仍要十分重视循序渐进。一般情况下,应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习题,然后再利用有关课外阅读材料及信息给予题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信息给予题,由于题目给出的信息往往是学生在课本中没有学过的,如化学科技最新成果、化工生产原理、某些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内容等等。配合有关教材内容,让学生阅读、练习这类题目,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开阔眼界,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对这些题的求解,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判断、推理等心理活动,从而提高了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总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是化学教学中一项长期的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始终抓住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对学生进行从慢速度到快速度、从低要求到高要求、从扶着走到放手走的训练,逐步使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得到稳步提高。
作者:李士刚
来源:233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