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010年香港土生土长的丘成桐教授获得沃尔夫奖,可以说是数学家的终身成就奖。图为丘教授获奖后,在香港中文大学的祝捷会上分享感受
网上图片
瑞典著名的化学家诺贝尔发明硅藻,积聚大量财富,1896年逝世后把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创立基金,在他的遗嘱中每年设立物理、化学和生理学或医学等奖项,奖励在相关领域有重大贡献的学者,1901年第一次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颁发奖项。2015年度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中国的药物学家屠呦呦、日本的有机化学家大村智和美国的生物学家坎贝尔,三人共享殊荣。
不少人都疑惑,为什么诺贝尔奖没有数学的份儿?原因是我们不能否定数学对学术和生活的影响,许多学科都在悄悄地经歷数学化的进程,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不消说,人文科学和经济学也不能抵御数学的渗透,事实上数学是一种很有用的工具;今时今日没有高等数学的基础,很难作进一步的经济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工作了。
上世纪三十年代数学界有鑑于此,1936年国际数学联会(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Union, IMU)在挪威奥斯陆举行国际数学家大会,第一次颁发数学菲尔兹奖(The International Medals for Outstanding Discoveries in Mathematics, Fields Medal),奖项的对象是年轻而对数学领域有卓绝贡献的数学家,奖项是纪念发起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菲尔兹教授(J.C. Fields, 1863-1932),虽然奖金只有1500美元,与诺贝尔奖不可同日而语,但奖项的地位崇高,被称为“数学的诺贝尔奖”;1983年香港土生土长的丘成桐教授是获得数学菲尔兹奖的第一位华人,2006年另一位华裔数学家陶哲轩也获奖。菲尔兹奖有不成文的规定,得奖者年龄必须不超过四十。
1976年沃尔夫基金会在以色列创立沃尔夫奖(Wolf Prize),每年评选一次,奖励在农业、化学、数学、医学和物理学领域有杰出科研成果的科学家,其中沃尔夫数学奖(Wolf Prize in Mathematics)影响最大,差不多可以说是数学家的终身成就奖;1983年数学家陈省身教授是第一位获奖的华人,2010年丘成桐教授也获得沃尔夫奖。
2002年11月香港影视实业家邵逸夫先生成立表彰学术研究或应用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果的科学家,奖项分设天文学奖、生命科学或医学和数学奖三项,每年颁奖一次,奖金100万美元,2004年首届数学奖得主是陈省身教授,表扬他在开闢微分几何学的成就,这个奖项的歷史虽短,但学术地位崇高,被称为“东方诺贝尔奖”。
香港学生从事科研日益减少,大家惧怕科研路崎岖难行,但若你有坚持精神和不怕挫折的做事态度,可以考虑投身科研队伍,对人类和社会做一点事,把人类文明持续向前发展。
香港科学创意学会理事 潘永强
来源:大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