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的七大误区和对策

2019-11-20 11:51:07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广大化学教师越来越重视计算机辅助教学,但在实践中存在着许多误区:注重课件“外表美观”,忽视其“内在实用性”;注重演示化学现象,忽视化学规律的实验探究探索等。要走出这些误区,化学教师应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认真制作课件,使教学过程最优化。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化学教学;误区;解决方法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运用电视图像和计算机媒体技术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信息交流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处理数字、文字,而且还能处理图形、图像、声音乃至三维动画,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模拟微观事物的运动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已被国家教育部列为国家深化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广大化学教师越来越重视计算机辅助教学,但在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误区。主要表现(内含解决方法)在以下几点:

  1 注重课件“外表美观”,忽视其“内在实用性”

  课件界面友好并不等同于华丽。因此,作为辅助化学教学的课件,应把解决化学教学中的问题放在第一位,追求课件的内在作用,而不应只追求外在的所谓“美”。用过多的、非必需的声像阅读代替化学思维活动是非常有害的,化学课必须坚持以化学思维活动为主。真正的“化学美”是化学内容的和谐美、过程现象的“奇异”美,结论的“严谨美”,对学生“化学美”的教育与熏陶应主要体现在化学教学内容上。

  2 注重演示化学现象,忽视化学规律的实验探究探索

  大部分化学演示课件均设计了“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教学过程”、“巩固练习”、“小结”、“作业”等教学环节,授课教师只需按既定的步骤一步步展示讲解就可以。把实验设计、实验现象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用于化学课堂教学,对学生来说,学生看到的是电脑演示,没有看到教师的整个操作过程。这样的课件重视演示现象,忽视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做法,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一个好的课件应该不仅能展示现象,而且能揭示过程,这样才能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使用同样的课件进行教学,对教学过程进行不同的设计,教学效果便不相同。“建构主义”是继“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之后的一种全新的学习理论,其核心是“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教师应重视教学设计,要用“建构主义”的思想进行教学设计,这样可以为学生实现“意义建构”创设更为逼真的“情境”,改善认知环境。

  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调动和协调学生的多种感官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干。”很多抽象的化学知识如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集体讨论、学习效果会更好。但在一些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有些教师误认为先进的教学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而排斥其他教学手段,甚至不承认其他教学手段的作用。这样,一方面误将计算机辅助教学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变成了教学目的;另一方面,由于没有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学生没有动手“做”的机会,教学质量反而降低,也不利于学生人生观的培养。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重结果,又要重过程”,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知识、培养综合能力。

  3 注重教师的“教的设计”,忽视学生的“学的主体”

  大部分教师在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教师制作的课件通常是课内教师专用的,只设计教师的“教”,用多媒体电脑帮助教师讲清楚用黑板和其他教具不容易讲清楚的问题,很少设计为帮助学生“学”的内容。整个课件都是在教师事先计划好的教学过程下进行的,就连问题的提出及答案都已事先设计好,对学生来说根本就没有自主学习的机会,一节课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学生可能对这节课要求的基础知识能够掌握,但长时间发展下去,在课堂上体现不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能自主的学习、探究,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4 注重课堂信息反馈,忽视师生情感交流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信息反馈,当学生读懂了教学内容、答对了问题时发出奖励信号(如“你真聪明”,“你真棒”,“真有两下子”),否则发出否定信号(如“再思考一下”,“加油啊”),让程序重复出现。表面上看,这种由计算机系统而产生的奖励和鼓励功能对学生的学习有积极的帮助。但是长时间这样下去,失去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所以在使用教学课件的时候,要设计一些环节加强学生情感、意志、价值观等的培养。

  5 注重内容演示,忽视师生交流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为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的目标提供了全新的手段,但机器永远不能替代教师的作用和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关系已不再是传统的“教材、教师、学生”三元关系,而是“教材、学生、多媒体技术及教师”四元关系。但不能简单地把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转变为“人机”关系。教师关注的是计算机多媒体的操作,忽略了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培养方面的信息,学生关注的是屏幕,思考着屏幕上显示的内容,教师的地位就像一个解说员或操作员。这样的授课方式重视内容的演示,缺乏师生的交流,忽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讲台上的一举一动对学生的启发、诱导的积极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体现在“辅助”上,制作的课件在化学课堂上使用一般只能是几分钟或十几分钟,不一定要连续使用。只有需要的时候才用。在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呈现一个或几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加以解决。

  如果教师仅仅采用了现代教育媒体的物质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技术,而没有运用现代教育观点和方法,不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来量体裁衣,而是将所有可能涉及的知识都压缩在一两节课中,课堂节奏明显加快,那么这种教学就成了用机器灌输知识。这种现象比传统的满堂灌现象还要严重。作为教师,应牢记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主要贡献是增进学生的理解,而不是节省教师的时间。

  6 注重电子板书,忽视传统规范、系统的板书

  用多媒体代替教师的板书,在教学手段上是一大进步,可以节约教师时间。但是学生看演示只是一种视觉逗留,学生不能把所看到的表象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

  教师的系统板书重在知识要点和知识的系统整理,对学生构建合理的认知结构有重要的作用。板书内容停留时间比演示内容要长得多。系统的板书是学生在教师讲解引导下形成概念、掌握规律时在头脑中进行认识活动的外部支撑点,是学生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的中间手段。课堂上无论是教师口语讲授、教具演示、实验教学,都离不开板书的密切配合。但在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有些教师误以为板书耽误时间,或以“只能顾及演示,来不及板书”为借口而不进行板书,把计算机当翻页器。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如果只看计算机演示,充其量只是一种“视觉暂留”,不利于学生课后复习、回顾。不能及时把所看到的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其结果是不利于学生头脑中知识体系的构建。另外对计算、化学式等内容必须规范地板书,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对各种教学媒体要用得恰到好处,能用黑板或其他媒体讲清楚的,尽量不用计算机。

  7 注重形象思维培养,忽视抽象思维训练

  化学的特点是从宏观物质的运动向微观粒子的运动迈进,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学生如果缺乏抽象思维的训练,自然难以掌握这门科学。在整个中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表现为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青少年思维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潜力,正确的教育可极大地促进青少年抽象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学内容应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能够使静态变为动态、抽象变为形象,其优势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然而,目前的一些多媒体教学课件,瞄准了计算机出图迅速、图像富有色彩及其化静为动的功能,在一些可要可不要的地方陈列图像,动静画面泛滥成灾。借助于图像的直观性、形象性,教师的教学表面上看来很顺利、很完美、无懈可击,其实这样做无疑过分强化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而忽视了抽象思维的训练。

  研究表明,学生对图形、图像的依赖心理容易形成思维的惰性和单线性,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化学课堂上,要适当控制计算机技术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

  综上,只要我们化学教师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使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我们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和辅助教学的全过程,使之达到最优化,积极合理地使用各种媒体手段,就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作者:刘长军 顾艳兵 山东省滨州北镇中学)

  来源:新思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