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压力蔓延中考已成另一座残酷的独木桥

2019-12-07 13:51:47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曾经是人们对高考竞争之激烈的形象描述,然而高考的压力逐渐向初中、小学甚至学前教育蔓延时,我们发现,中考已渐渐成为孩子教育生涯中又一座残酷的"独木桥"。

  中考:又一座残酷的"独木桥"

  6月27日,中考结束一个星期,对考完试轻松了多天的兰州市第七中学学生叶苗苗来说,似乎好日子已经到头,因为中考成绩不日就将公布。

  "要是能考上高中还好,如果考不上,今年暑假就不知道该怎么过了。"叶苗苗说出了自己的担心。她报考的只是一所普通高中,尽管如此,对于考试结果她仍然没有多少把握。

  孩子的忧虑看在眼里,尽管叶苗苗的母亲寇彦有些心疼,但对于关系到孩子未来的中考,她不敢有丝毫马虎。"上了三年初中就是为了能够顺利地考到高中,考不上高中,初中不就白上了吗?"寇彦说。

  6月16日,中考第一天,记者兰州一所中学门口看到,烈日下,站在这里等待孩子考试的家长有上百人,焦虑写在他们的脸上。在家长们互相交谈中,提到最多的词就是"高中"、"重点高中"。 中考之难似乎已经成了很多初中学生和家长的梦魇。

  但考高中究竟有多难?

  我们来看几个数据:兰州市三十三中今年中考录取人数为600人,而报考人数已经达到1500多人。兰州七中每年的中考录取人数为150人,去年的报考人数为390人,今年的报考人数则为540人。据有关人士介绍,兰州市几乎所有的高中报考人数都远远超过了招生人数,一些重点高中的报考人数在是招生人数的好几倍!

  有关统计表明,1998年至2002年,高中教育的升学率从46.1%上升到83.5%,共上升了37.4个百分点,而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却仅仅增长了7.6个百分点。2001年全国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仅为52.9%,有将近一半的初中毕业生不能接受高中教育。

  现实就是这样。

  而严酷的现实让家长感叹:"现在上高中难,上重点高中更难。" 一些教育界业内人士也坦言,进入普通高中,尤其重点高中的竞争比考大学更为激烈!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曾经是人们对高考竞争之激烈的一个形象描述,而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难看到,中考逐渐成了一个与高考一样,或许更加残酷的"独木桥"。

  打"提前量" ,高考压力在蔓延

  兰州三十三中一位家长告诉记者,他的孩子在本市一所普通中学上初中,学习成绩一般,为了能够考重点高中,中考前两个月,他请了兰州大学两名研究生为孩子补课,每天补四个小时,周末则是全天候补习。在考试前,他从网络上搜集资料给孩子复习,还专门把报纸上有关给孩子补充营养的文章剪贴下来,照此给孩子补充身体。"中考已经完全摆起了高考的架势。"他感叹道:"不仅仅是在中考前这样,在平时的学习中,全家人也是如临大考。"

  当前,中学生学习压力之大已经成为一个全社会所熟悉的现象。"课外作业、补充联系、补习班,家教……,我们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这些事情上。"兰州十一中学生张嘉伟说,学习压力太大,平时连做一些必要的课外活动时间都没有,记者曾经调查发现,兰州市中学生运动会现有记录有一半保持在10年以上无人打破,少数记录30年间无人破,兰州大学体育部毕研洁教授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当前学生压力太大,没有时间锻炼。

  "初中生把所有的之间都花在学习上,缺乏锻炼时间,有些孩子绕操场跑不到一圈就气喘吁吁,一些学生臂力太差连单双杠都上不去。"兰州十一中张明祥体育老师说,学习压力太重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按理说来,处于初中和小学阶段的孩子距离一考定终身的高考还有很长的时间,对于他们来说压力应该相对较小,但事实却恰恰相反。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如果说高中学生的压力直接来源于高考,那么初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则间接来源于高考。"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社会学家贾应生教授坦言道:"以前学生应对高考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高中阶段,而随着近年来高考压力的增大,很多家长和孩子已经把眼光放在了初中、小学甚至学前教育阶段。"

  兰州市文特学校是兰州市一家有名的补习学校,该校老师慕芳说,如果真正把初中教育按照基础教育来理解,大多数孩子是合格的,但面对竞争压力,他们还要不停地学习。慕芳说:"现在的家长都采取打"提前量"的方法,通过补习、家教等方式,强化"前高中"教育,以期在高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前各种社会性的补习学校、特长学校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而这些学校的丛生又进一步加剧了学生之间的学习竞争。

  沉重的书包折射出社会生存的压力

  早在多年以前,教育部门就三令五申要求减轻学生负担,杜绝各种补习班,在教育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下,学生在学校的负担有所减轻,但校外的学习压力却并没有减轻,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家长都愿意让孩子轻松一些,但没有人敢拿孩子的前途放手一赌。"慕芳说,当前参加各种补习学校的往往都是家长行为。贾应生说,只要高考的压力存在,给学生减负始终仅仅是一个理想。

  "高考、中考压力是社会生存、就业压力的一个突出表现。"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范鹏教授指出:当前上一个好大学才能找一个好工作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普遍共识,通过高考博取未来几乎成为一个唯一渠道,中考压力实际上是"就业压力--高考升学压力--中考升学压力"循环中的一个环节。

  范鹏说:"小小的书包装进去的是整个社会的生存压力,怎能不让孩子感到沉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拥有一定的知识是应对社会竞争的一个必要条件,学生压力增大表明社会对"知本"的认同,但同时也表明社会对人才评价标准的单一。贾应生指出,各地上演的技工荒说明,光靠中考、高考选拔人才模式的单一性也导致了社会人才的单一性。

  西北师范大学从事基础教育研究的靳健教授说,从上世纪80年代起,国家为了将初中毕业生向职业教育分流,就曾经对我国的高中办学规模进行了限制,这对于缓解当前的中考压力和调整我国的人才结构有很大的裨益,但由于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还难以形成规模,初中毕业生的分流不够,中考压力或许仍将成为一座残酷的"独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