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广州梅花村:民国时期广东军政后院

2019-09-30 08:51:14

1 2 下一页
  岭南传统建筑近代篇之1
  岭南传统建筑(亦称“岭南历史建筑”)可分为岭南古建筑、岭南近代建筑、岭南早期现代建筑。从本期开始,我们转向品赏岭南近代建筑。
  岭南近代建筑可分为3类:1.基本按照中国传统建筑样式建造,但部分采用西方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建筑;2.基本按照西方传统建筑样式建造,但部分采用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建筑;3.采用中西方材料和技术的折中主义样式的建筑。而岭南早期现代建筑是指新中国成立后的20年内建造的适应岭南气候、反映岭南文化的现代建筑。20世纪80年代后,岭南传统建筑受到了高层、大空间等现代技术的冲击,岭南早期现代建筑形成的建筑风格迅速地退出历史舞台。
  今期,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近现代中国的首个模范住宅区—梅花村。
  梅花村曾被称为“岭南第一村”。80年前,这里是国内第一个模范住宅区。据辛亥革命元老古应芬哲嗣古滂介绍,“梅花村”这个名字与南京中山陵十株梅花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和陈济棠同时期在梅花村兴建别墅的,还有十数位高官政要,故这里又被称为“广东权力的后院”。但如今,除了陈济棠公馆、欧阳山故居被《广州市文物普查汇编》列作文物线索外,其他老建筑却无人问津。据资料,1992年梅花村尚存优秀近现代建筑18处,但记者实地考察发现如今仅存5处。
  梅花村:国内首个模范住宅区
  1911年辛亥革命的成功让岭南城市广州进入现代化建设的转型时期。1921年广州市政厅成立,孙中山之子孙科任广州市第一任市长。孙科同时是一位规划达人,当时欧美近代城市规划中颇为流行的“田园城市”理论的中译名“花园都市”,就是在孙科的《都市规划论》中首先被提及。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彭长歆指出,孙科的观点或许影响了孙中山,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要在广州建立“现代居住城市”,并把广州规划成拥有公园的“花园都市”。
  不仅如此,“田园城市”的建设还是中国早期城市近代化的策略之一,而广州作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策源地和最早由中国人开始市政自治的城市,被选择作为模范和样板。
  1921年孙科致电广东省长,建议在城市东郊沿白云山一带的山丘地带拓展土地,进行模范住宅建设,但该计划因为“叛乱”而被叫停,直到1927年林云陔任市长时才得以有系统地实施。1927年7月14日,林云陔在第108次广州市行政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模范住宅区”。
  1929年广州市第一任工务局长程天固在模范住宅区基础上提出建设松岗住宅区,范围在“东山安老院(即今梅花村省委幼儿园及省委工程队)之南、广九铁路之北、东至自来水塔、西至仲恺公园(即今1路公交车东山总站)”。工务局建筑师林克明完成了全部四种独立式住宅的设计。
  和东山其他住宅区不同,松岗住宅区主要是本地官僚政要的居所。1932年,松岗住宅大体建成,广东军政要员包括陈济棠、孙科、、徐景堂、李扬敬、刘纪文等在松岗住宅区建筑官邸私宅。1932年5月,松岗住宅区更名为梅花村。
  新中国成立后,梅花村最初是中共中央华南分局进驻,接着省委、中南局迁入,“”中军区迁入,“”后退还给省委。
  

梅花村29号,英式风格的陆幼刚公馆。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