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物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2019-10-11 15:51:34

  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位老师在课堂上提问学生:“雪化了,是什么?”她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然后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其答案是五花八门,各有所思,但是他们的答案都是我们很容易想到的,老师对学生们的回答很满意。同时她发现了坐在角落里的小丽同学跃跃欲试,老师叫起了她,她给出的答案是在座的所有同学和老师都没想到的,“雪化了,代表春天来了!”当我看了这则广告以后,对小丽的回答也非常的惊讶,这正说明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多么的丰富,潜能是非常大的,是我们无法估计的,正是人类对潜能的挖掘和利用,才有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新课程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的基本理念,而以往的教学模式“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已经不符合目前推行的素质教育形势。本人现将几点感悟及几种课堂教学模式展现给大家,以待抛砖引玉,与各位同仁携手共进。

  一、我心目中的“高效课堂”

  所谓“高效”是指变课堂教学的“少、慢、差、费”为“多、快、好、省”,变课堂效果的“事倍功半”为“事半功倍”,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使学生“又好又快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深入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

  1. 教学设计力求“条理、清晰、科学” ,过程突出“重点、难点”

  教学有目标、有系统、内容清楚明确,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教师的教学设计有极高的清晰度,他的课堂教学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最高的收效,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课堂时间,更能使学生快速地接受所学知识。马克思哲学告诉我们,解决问题,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从最重点最难点下手,才能高效地解决问题。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是一样。教学过程突出重点、难点,是课堂教学实现高效的关键。

  2. 教学方式做到“形式多样、学生参与”

  高效课堂的教学活动方法和内容应富于变化,比如:分析、合作、讨论、交流、展示、运用动画、图片、阅读及巩固练习等等。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的课堂,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教学实践充分“联系生活”

  引导学生随时关注身边的物理学知识,关注物理学研究的新进展,把环境中的方方面面作为认知 “客体”,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部分。通过教学信息的多向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锐性,训练学生的信息搜集、处理、交流的能力,从而提高信息素养。

  4. 教学效果得到真正“落实”

  没有落实的课堂,很难谈得上高效性。课堂教学效果能否得到落实,是对高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考验。不论是习题训练,还是动手,实验高效课堂教学的效果落到实处,才能使教与学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我的一些做法

  1、重视学习小组建设

  学习小组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平台,“高效课堂”的高效就在于学生利用这个平台,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内合作交流,解决学习遇到的大部分问题。首先:选出一名有能力的、成绩较好、有责任感和一定的组织能力的组长,负责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

  2、重视学案编写

  (1)在学案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备课组遵循了以下原则

  ①.探索性原则。编写学案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重新实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②.启发性原则。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顿悟性。

  ③.灵活性原则。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在编写时,形式上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内容上也应尽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④.创新性原则,编写学案时,强调内容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注意问题的设置:

  ①.问题的设置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原认知”,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机的衔接起来。将其生活经验上升到物理的角度去认识。

  ②.问题要有针对性。要针对知识的重点、难点,学生认识的疑点和对知识理解的关键点。

  ③.问题要具有启发性,能启迪学生思维;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地思维活动不断深入。

  ④.设置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梯度和思维的力度,能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思维空间。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创新性。这样既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又能保护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每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弄明白的时候,他们会领略到无比的成功感,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问题设置是编制学案的难点,要想设计好这些问题时,老师本身要吃透教材,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3、教学流程

  (1).展示目标,分配任务:师生共同确定目标,学生对本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有基本的了解。教师结合学习目标,通过小组组长给学习小组分配探究学习的任务。

  (2).组内分工,自主探究:各小组组长根据本小组成员的实际水平差异及个人愿望,把本小组所承担的任务向本小组成员分配更加具体的任务。各成员领到任务后,根据学习目标和所分配的任务,贯彻自主学习,进行自主探究。学生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问题进行大胆剖析,明确思路,形成对问题的独到看法。

  (3).互助学习,相互答疑:即小组合作学习,落实“兵”教“兵” 策略。在交流中相互答疑解疑,并对仍存在的疑问寻求解决方法。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即组内交流合作,达成初步共识,为小组展示作准备。学生在相互质疑中,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重新修正对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在组内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形成初步的内化知识体系。

  (4).小组代表,展示成果:在教师的调控下,各学习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成果展示(根据不同情况,可充分利用黑板、多媒体设备等)。这一名代表,须是学习中下游的学生。目的:一是督促在第二步的探究学习时,把“兵”教“兵”策略落到实处;二是为后面的再交流、再补充提供机会,做好铺垫。指导思想:面向全体,注重学生能力的锻炼。

  (5).本组补充,纠正提高:即针对小组代表的成果展示,先同组成员进行纠正、补充。为使本组的成果被全班同学认可。在本组代表展示时,同组成员聚精会神,以便及时进行纠正、补充。这一环节中,师生共同对各小组展示情况进行评价激励。指导思想:小组代表展示时,全体同学积极思考。

  (6).异组交流,质疑拓展:即在本组交流基础上,由其他小组的同学对其成果进行质疑,通过相互质疑与补充,达到拓展知识与提高能力、展现智慧的目的。这一环节中,需要对质疑活跃而有效的小组给予奖励。

  以上各环节,可以彼此交错,教师要适时调控,把握全局。此种课堂教学以小组教学为主,辅之目标教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质疑学习等多种方法;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对于学生因理解深度或广度不够而影响课堂达标的问题要做好适时的诱导,对于学生自身仍解决不了或存有争议的问题给以适当的点拨,对于学生存在的知识缺陷,属课标要求范围内的,做好恰如其分的讲解。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生不思考前不讲;对于问题,学生不展示之前不讲;以对小组评价为主,辅之对学生的个人评价,力争达到面向全体,提高效率的目的。

  来源:江西教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