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夜莺的歌声》文本细读的几点看法

2019-12-06 19:56:29

  作者:福建漳平市官田中心学校 卢益平

  《夜莺的歌声》是人教版四(下)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传统课文,写的是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夜莺”的孩子,把一股德寇引进游击队的埋伏圈,让游击队全歼德寇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文本的理解都是不同的。下面,我就这篇课文谈些粗浅认识。

  第一,从文本的明线中能得到什么

  “夜莺的歌声”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围绕“夜莺的歌声”课文记叙了“夜莺”给敌人带路,巧送情报,使得游击队全歼敌军,取得战斗胜利的经过。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浏览课文,从中找出描写“夜莺的歌声”的地方,画上标记;接着让学生连起来读一读,体会这几次歌声在文中分别起什么作用:第一次是引诱敌人;第二次是迷惑敌人;第三次是巧送情报;第四次是再次执行任务。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中的故事是偶然发生的吗?从小夜莺与游击队员的暗号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配合很默契。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文中的这次歼敌只是许多故事中的一个场景。那么,小“夜莺”的身份是什么呢?侦察员、哨兵、情报员?也可能是游击队的小战士。

  这样,从文本的线索中我们引出了歌声的作用、文章的内容、小“夜莺”的身份这三个问题,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如何理出文本中潜藏的暗线

  取得这次伏击战胜利的关键是,小夜莺用假象迷惑了敌人,骗取了敌军的信任。德军是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进入游击队埋伏圈,稀里糊涂地送了命。那么,敌军是如何上当的呢?从“德军看看周围的灌木丛,又望望道旁的白桦树”“喂,让我看看”“谁教你这样吹哨子的”“继续盘问,又把望远镜拿到眼睛前,轻蔑地冷笑”“好啦,好啦,带我们去吧”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整理出这样一个脉络:小心翼翼—充满戒备—不信任—放松警惕—轻视—不耐烦—完全信任。我们把它连起来也是一条线索,即德军长官情感变化的线索。这样,课文就出现了一明一暗两条线索。

  第三,怎样让小“夜莺”的形象更加丰满

  小“夜莺”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孩子,但全文都用“机智勇敢”这个词定位。教学中,教师能不能让学生在理解小“夜莺”的细节描写时不用“机智勇敢”,而是结合具体语境,到字里行间去感悟小“夜莺”的性格特征呢?例如,从小“夜莺”的外貌描写中,体会小“夜莺”的顽皮、机灵、活泼可爱;从小“夜莺”的语言描写中,体会小“夜莺”的幽默、镇定、充满智慧;从小“夜莺”的动作描写中,体会他的泰然自若。这样,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小“夜莺”的性格特点,人物形象就会饱满起来。

  第四,战争的本来面目是什么

  本单元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在当今时代学习关于战争的话题,应该是争取和平、反对战争,让人们体会到和平的重要性,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会珍爱生命,珍爱生活。而课文给我们的感觉似乎是小“夜莺”凭自己的智慧就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战争竟如一种智力游戏。战争真的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战争是残酷的。然而,课文中似乎没有出现过表现战争是残酷的句子。难道文章中真的没有表达战争是残酷的意思吗?经再次研读,发现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表面写景,实则写了战争的灾难。人民安居乐业的村子成了一堆瓦砾、一片废墟。再如,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人了”,也说明战争让人民生活在动荡中。这些不都表现出战争的残酷了吗?

  第五,课文的取题有什么艺术

  苏联卫国战争胜利的关键原因是什么?全民皆兵!就连文中小“夜莺”这样的孩子也在战争中成熟起来,虽然战争让他失去了本该拥有的天真、顽皮,但这正是小“夜莺”最值得赞美的地方,他为了国家,为了民族,铤而走险,作出了这样大的牺牲。“夜莺之歌”是引诱敌人、传递情报的歌声,也是消灭敌人后胜利的歌声。战斗胜利了,但战争还没有结束,小“夜莺”又执行新的任务了,这更是一曲英雄的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