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宝钗、黛玉无疑为群芳之首。一个是“山中高士晶莹雪”,一个是“世外仙姝寂寞林”;一个与宝玉结下“金玉良缘”,一个与宝玉种有“木石前盟”。除此二位,论才貌出众,且与宝玉交情深厚的当数枕霞旧友史湘云了。何况湘云与宝玉也有一对金麒麟相配,故“旧时真本”中会把二人结为夫妻,虽属牵强附会,却也有些道理。贾、史二人自小一起玩耍大,关系十分亲密无间,从文中种种迹象来看,宝玉对湘云尚颇为在意,甚至可以说,在《红楼梦》众女儿之中,湘云在宝玉心目中的地位仅次于黛玉,是金陵十二钗中一个重要角色。
史湘云与贾宝玉
史湘云在文中的身世,是贾母娘家内侄孙女,其叔为忠靖侯史鼎。虽托生于“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的侯门之家,却不幸于“襁褓中,父母叹双亡”,不过是个无人娇养的孤儿。得贾母垂怜,常将她接来小住,故与钗、黛相比,虽然同宝玉之间的表亲关系最远,却与宝玉相识最早,情同手足。宝玉对黛玉可谓处处偏袒,甚至为她不惜鄙薄得罪宝钗,然而对湘云却大不一样。第二十回,湘云在书中首次出场,一见宝玉面就很亲热,黛玉便拈酸打趣她:“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上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湘云回敬道:“这一辈子我自然比不上你,我只保佑着明儿得一个咬舌儿林姐夫,时时刻刻你可听‘爱’呀‘厄’的去!”说完就逃,宝玉在侯忙着提醒:“绊倒了!那里就赶上了!”见黛玉执意要追打,宝玉又在门框上拦住她去路,一面替湘云求饶。宝钗也过来劝说。黛玉道:“我不依,你们是一气的,都来戏弄我。”宝玉却道:“罢哟!谁敢戏弄你?你不打趣他,他就敢说你了?”二十一回中,宝玉温情脉脉地替湘云盖被,执意用湘云洗过地残水洗脸,恳求湘云给自己梳头,一幕幕情状十分亲昵。二十二回中。湘云因心直口快得罪黛玉,宝玉前去劝解,讨好湘云说:“我怕你得罪了人,所以才使眼色。你这会子恼了我,岂不辜负了我?“要是别人,哪怕他得罪了人,与我何干呢?”言下之意,似乎将湘云看得不同一般众人。对于云、黛的冲突摩擦他只调停斡旋,而绝没有倒向黛玉一人。宝玉甚至可以不顾黛玉的多心,收藏与湘云所佩可相配对的金麒麟,并称“丢了印平常,若丢了这个,我就该死了!”当然宝玉对湘云如此关爱庇护,并不是说他对湘云的感情就胜过了黛玉,也无非因为湘云年纪更幼,活泼有趣,故而怜爱。
至于湘云对宝玉,虽则也很喜欢——三十一回中,她一来贾府,就牵挂宝玉在不在家,宝钗说她“再不想别人,只想宝兄弟。”然而湘云的这种喜欢并不参杂儿女私情,显得天真无邪。她是把宝玉当成了可以一起淘气的玩伴儿,所以会大大方方地穿上宝玉的衣服,扮作小子模样;会拉着宝玉避开众人,偷偷跑去芦雪庭生烤鹿肉吃;会爱与宝玉等结社吟诗、饮酒划拳,喝个酩酊大醉。在喜好玩耍上她确与宝玉意气相投,然而在思想上两人却有差距。宝玉不喜宝钗而爱黛玉,是因为宝钗常劝他立身扬名,多谈讲些仕途经济的话题,于是被宝玉不客气地斥责为“好好一个清净洁白女子,也学得钓名沽誉,入了禄鬼之流。”而“林姑娘从不说这些混帐话”,故深得他心。史湘云偏与宝钗一样,也曾苦口婆心劝说他要读书上进,不该整日厮混在女儿堆里没有出息。宝玉当然大觉逆耳,渐渐与她生分了。故而在三十二回中贾、史两人关于“经济”的争辩后,宝玉对湘云的感情细节描写就绝少再有。所幸湘云“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她才不会挤入薛、林二人对宝玉明争暗斗的较量中,活得更为潇洒自在。
湘云与黛、钗的异同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虽将黛玉、宝钗写成双峰并峙的人物,却处处将两人作对立比较。用俞平伯的话讲:“黛玉直而宝钗曲,黛玉刚而宝钗柔,黛玉热而宝钗冷,黛玉尖锐而宝钗圆浑,黛玉天真而宝钗世故。”笔者认为,这些对宝钗的描述十分贴切,黛玉却不尽然。比如黛玉的“热”只是对宝玉一人而言,对其他人,包括自己从家乡带过来的嬷嬷、丫鬟,都是冷冷淡淡,毫无热气可言。俞平伯对黛玉的那些形容,不如说放在湘云身上更为合适(除了“尖锐”),湘云刚直率真、热情豪爽,实为粉黛群中性格最难得之人。在《红楼梦》许多场合中,林、薛、史三位不分伯仲地同时出场,湘云似被当作那两人对立面的缓冲中和,她与林、薛都有异同之处,然而有的地方更胜一筹。
湘云与黛玉
史湘云与林黛玉两人有相近的身世,按理说应该同病相怜,林的悲剧性格最大程度来源于对自己孤儿身份的感伤。她以花自喻,感叹寄人篱下的命运——“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说得十分凄婉可怜。事实上,与史湘云比起来,她所受的那点“严寒”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首先,她并非和史湘云一样,出世不久就失双亲之爱。“人皆有父,翳我独无;人皆有母,翳我独无。”这种孤独无助的心酸滋味,只有自懂事起脑海中就找不到半点对父母记忆的史湘云才能彻底解透。至于黛玉,却曾是年迈双亲的独养娇女,父母“爱之入掌上明珠”,大约六、七岁时,其母贾敏亡故,贾母史太君在出嫁的女儿中独爱贾敏,于是非常怜恤这个失恃的外孙女,主动将黛玉接来抚养。贾府众人对黛玉也是一见如故。尤其是府中集千娇百宠于一身的宝玉,更是对她情有独钟、呵护倍至。黛玉一来就被安置在贾母房中与宝玉同住,“一个桌吃,一个床睡”,寝食起居,一如宝玉。受到贾母万般怜爱,迎春、探春、惜春几个孙女倒是靠后。当权的王夫人、王熙凤为讨好贾母,对黛玉也从不敢怠慢,更别说有宝玉的撑腰,更助长了她任性的脾气。到黛玉十二、三岁时,父亦病故,从此安心留在贾府,众人对她也并无二意。她却看到宝钗母慈女孝的亲情状就要触景伤情,认为是在故意气她,又猜忌下人们会不会因她寄人篱下而嫌她多事,始终不能释怀。所谓“风刀霜剑”多半是她无风起浪心理作怪。
黛玉讽刺湘云是“公府千金”,那么我们且来看看这位“千金小姐”在家中又是什么待遇。第三十二回,袭人告诉宝钗说请了湘云帮做针线活计。宝钗因说:“我近来看着云姑娘的神情儿,风里言,风里语的,听起来,在家里一点儿做不得主,他们家嫌费用大,竟不用那些针线上的人,差不多的东西都是她们娘儿们动手:为什么这几次她来了,她和我说话儿,见没人在跟前,就说在家里累得慌?我再问她两句家常过日子得话,她就连眼圈儿都红了,嘴里含含糊糊,待说不说得。看她的情景儿,自然从小儿没了父母是苦的。我看见她也不觉的伤起心来。”书中并未有湘云因自己遭遇向人诉苦的正面描写,然而通过宝钗之口,可以得知,湘云在家每每做活都要做到三更半夜,倘若替别人做一点半点儿,史家的奶奶、太太们还不受用!千金小姐被人这般使唤,恐怕恐怕贾府丫鬟们的处境都要好过于她。第三十六回,史家打发人来接湘云回去,“那湘云只是眼泪汪汪的,见有她家的人在跟前,又不敢十分委屈。少时宝钗赶来,愈觉缱绻难舍,还史宝钗心内明白,她家里人若回去告诉了她婶娘,待她家去了,又恐怕她受气,因此,倒催着她走了。众人送到二门前,宝玉还要往外送她,倒是湘云拦住了。一时,回身又叫宝玉到跟前,悄悄地嘱咐道:”就是老太太想不起我来,你时常提着,好等老太太打发人接我去。“一向快乐开朗地史湘云竟如此畏惧回家,以至要伤心落泪,还怕被家里派来的人看到,侯府千金居然这般委屈可怜,足以见得她在家中是何等处境。黛玉与她相比,岂非有天壤之别?
然而湘云从不给人悲悲戚戚得印象,相反却是爱说爱笑一派天真烂漫,也难怪她看不惯黛玉的孤高傲慢与尖酸刻薄。在她看来,别人对黛玉都不薄,黛玉实在没有理由再嫉妒挖苦别人。所以对黛玉无缘无故的发脾气,尽管宝玉肯哄,宝钗会让,湘云却是从不买帐的。但湘云没什么心眼,不会在心里何谁留下疙瘩,就算别人冲撞了她,也是过后就忘,没有记性。所以即使是胸襟狭窄的黛玉也能忍受她。湘云自己虽不幸,却还劝慰多愁善感的黛玉,说:“你是个明白人,还不自己保养。”为逗黛玉开心,独自留下来陪她中秋夜赏月游园、吟诗联对。(见第七十六回)。湘云与黛玉身世虽近,却是一个乐观,一个悲观;一个爽朗大方,一个斤斤计较;一个合群喜聚,一个独处喜散。对人的态度也截然不同,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连对赵姨娘、贾环等人都是“正眼不看一下”,所以不得下人之心。而湘云却与丫鬟们非常友善。第三十一回中,她亲自带给袭人几个丫鬟绛纹戒指,与先前叫人送来给大观园姑娘们的一样。三十八回中,湘云宴请贾府中女眷吃螃蟹,不忘叫人给赵姨娘装满两盆子送去,且一并摆了两桌让太太少奶奶房里的丫鬟们坐下慢品,等夫人们走后,又摆一桌请姑娘们房里的丫鬟,并让一旁伺候的婆子、小丫头们都坐了尽兴吃喝。可见她尊卑之分的观念不很强烈。第三十二回中袭人开玩笑说她“拿小姐款儿”,湘云急道:“阿弥陀佛,冤枉冤哉!我要这么着,就立刻死了。你瞧瞧,这么大热天,我来了,必定先瞧瞧你。你不信,问缕儿,我在家时时刻刻,哪一回不想念你几句?”袭人因笑道:“说玩话儿,你又认真了。还是这么性儿急。”湘云道:“你不说你的话咽人,倒说人性急。”袭人原是贾母屋里的丫头,服侍过湘云。湘云从不因自己是主子小姐,而对奴才丫头另眼看待。虽为名门闺秀,作风却更象平民家的女儿,没有一点架子,这是大观园里面众小姐们万万不及的。当然,这与她在自己家中地位有关。正如袭人所说:“她不比你们自在,家里又作不得主儿。”少失恃怙的湘云虽又有小姐之名,却无小姐之实,从小与奶娘、丫鬟们生活在一起,所以与下人没有距离感。
湘云与宝钗
对于薛、林二人,史湘云显然倾向于宝钗。湘云出身于豪门大家,难免受到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认为男儿就该读书求上进,图个立身扬名。这点与宝钗颇有共通之处,也正是宝玉不喜爱她们之处。
但湘云与宝钗相比,想法还是要简单许多,对功名前途考虑得没那么复杂,正如第五十回中,湘云所作《点绛唇》中写道:“沟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可见她对利益得失还是想得很开。而宝钗得心迹却可从她那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中看得分明。宝钗借住贾府,原为来京候选宫中女官。她对自己的言行举止,一向留心在意。“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这几句话,写得她极有城府。湘云却是心直口快,想什么就说什么的人,一点都不会拐弯抹角、虚伪造作。她对别人当然也不会看得透彻,只要表面上和气可亲的人,她都觉得好,不会再往深里去猜测。这是她的天真之处。在下人眼里,“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故比黛玉大得人心。这点似与湘云雷同,其实不然。宝钗不愿得罪贾府下人,是为笼络众人,并非真的就能和底下人打成一片,而不顾主婢身份一起玩闹了。第三十回中,宝玉当着黛玉面奚落了宝钗,宝钗脸上挂不住,正巧这时一个小丫头不见了扇子,就和宝钗笑道:“必是宝姑娘藏了我的。好姑娘,赏我吧!”宝钗立即指着她厉声说道:“你要仔细!你见我和谁玩过!有和你素日嬉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你该问她们去!”虽说是指桑骂槐、借题发挥,却也能够从这番话中看出她的秉性。而惟有湘云,既无林的清高,亦无薛的矜持,只要和她投缘,无论是宝钗、黛玉,还是袭人、乡菱,她都能一视同仁,以姐妹相称,不摆出贵族小姐的架子来。相比之下,庶出的探春却要做出以副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把姨娘身份的亲升母亲都不放在眼里,令人可叹,这当然是封建制度所使然。
湘云敬爱宝钗,也情有可原。宝钗确实是个善解人意、能嘘寒问暖,有大家风范之人,让缺乏亲情关爱的湘云倍感温馨。湘云曾说:“我天天在家里想着,这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没妨碍的!”宝钗的大方疏财、涵养深厚、知识渊博都让湘云佩服不已。宝钗很能替人设想,事事考虑周到。第三十七回中,湘云要开海棠诗社,宝钗提醒她说:“既开社,就要作东。虽然是个玩意儿,也要瞻前顾后;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然后方大家有趣。你家里又作不得主,一个月统共那几吊钱,你还不够使;这会子又干这没要紧的事,你婶娘听见了越发抱怨你了。何况你就都拿出来,做这个东也不够。难道为这个家去要不成?还是和这里要呢?”一席话真说到湘云心坎里去了。宝钗接着替她拿主意,说自己家中有现成的螃蟹可用来应景,湘云自是感服至深。文中处处可见湘云对宝钗的由衷赞叹,每每钗、黛间有了矛盾,湘云总不顾开罪宝玉,为宝钗仗义执言,甚至当着黛玉的面也情不自禁流露出对宝钗的敬佩之意来。(来源:红学馆)
闲话湘云
2019-09-16 13:33:02
相关推荐
- 印媒:北京对新德里亲近感并不意味忽视伊斯兰堡 2019-11-18 17:55:08
- 北京高招录取结束 高职院校录取通知书正发放 2019-08-01 06:35:03
- 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突破 2019-12-06 16:15:16
- 2013高考作文名师猜想之中国元素 2019-12-07 13:18:18
- 专家支招:如何在高考有效时间内巧答数学? 2019-10-19 06:2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