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故事

2019-12-10 13:50:05

  

十六岁时,父亲要送他到湘潭县城一家米店当学徒,指望儿子继承家业,发家致富。但是,此时的的志向并不在于刚地和金钱,他的眼界也不仅局限于小小的韶山冲了。他要继续深造,将来去干大事业。恰在这时,从表兄嘴里得知,湘乡县有一所新式学校,叫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在那里可以学到新的知识。十分高兴,决心前去求学。为了说服父亲,求助母亲,最后他和母亲邀请舅舅、表兄和同族长辈以及私塾老师来家劝说,终于使父亲改变了主意。1910年秋,十六岁的自己背着行李,离开生他养他的故乡,徒步跋涉,到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求学。临行前,心潮翻滚,思绪万千,挥笔写了一首言志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首诗气魄宏大;意蕴深刻,抒发了这个有志少年发愤图强的远大抱负和四海为家的广阔胸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故乡韶山的美好感情和对父老乡亲们的一片赤诚。把诗夹在父亲的账簿里,就挑着担子上路了。

  掌灯时分,挑着行李担子来到学校的大门口。他放下行李,轻轻叩响了大门上的铜环。看门人是一位老者。他斯斯文文地走出来,问明了来意之后,非常遗憾地叹了口气,摇摇头摊开两手说:“孩子,你来晚了,入学考试已在两天前结束了。”

  急忙说:“老先生,请你帮个忙想个办法,我是湘潭的,为了投考,走了五十多里路,请你无论如何给想个办法。”

  老先生答应回去禀报校长。过了一会儿,他又出,把把领进了门房,说:“刚才给校长说了,答应让你补考。”说着又拿出文房四宝和试题,说:“你先看看,考虑考虑,我给你端个灯来。”说着,老先生就扭头走了。

  过了一会儿,老先生端着一盏灯回来,对说:“灯端来了,你开始作题吧。”只见拱了拱手,很有礼貌地说:“谢谢您!老先生,试题我已作完了。”

  老先生一听惊呆了,连忙拿起的试卷,不住地赞汉:“奇才,奇才!”转身就直奔校长室去了。校长李元甫接过的试卷,只见在试题《言志》答作中,以宏伟的气魄和豪迈的语言,阐明了自己求学救国的志愿。李校长阅后,大加赞赏,高兴地说:“我们学校里录取了一名建国人才!”在学堂里,学习刻苦认真,进步很快,学到不少中外文学、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知识。以自己的真才实学博得了教员们的器重和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