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近几年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特别是2009年的试题,可以发现化学试题不仅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而且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学科知识与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注重能力考查,特别重视实验分析和探究能力及思维能力的考查。试题比较注重双基的测试,把握了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覆盖了中学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其中09年有7个题涉及计算)等几方面。因此复习时必须以课本为准,夯实基础。鉴于此,我对当前化学二轮复习提点拙建.
一、确定复习专题,结合相应题型进行针对性训练
第二轮复习是高三总复习中最见成效的环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搞好第二轮复习,对提高复习效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些同学可能觉得现在需要复习的知识太多,不知哪里是重点,从哪里下手,感到无所适从。第二轮复习除了要对第一轮复习的知识要求进行查缺补漏,提高能力外,关键要突出对重点知识的复习,要树立“强化主干、突出重点、关注热点、专攻薄弱”的复习思路。
化学试题第Ⅰ卷的8个选择题主要考查有关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如物质的量、物质结构、化学平衡、反应热、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等知识。因此,在第二轮复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知识时,要尽量结合选择题题型来进行强化练习,以加强复习的针对性和高效性。针对理科综合测试题中化学选择题的特点,在第二轮复习中可加强以下七个专题的复习:
1.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包括有关概念、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及其氧化性和还原性相对强弱的比较、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和计算、原电池原理和电解原理。
2.离子反应专题:包括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可以将近几年的高考涉及的离子方程式进行归纳;离子大量共存问题特别注意不是很熟悉的离子之间发生的离子反应而不能共存的问题(如:ClO 与S ,I 不能共存),发生双水解反应的离子(如:NH 与SiO ,Al3+与ClO );常见离子的检验(包括:H+、K+、Na+、Fe3+、Al3+、Mg2+、NH 、Ca2+、Ag+、Ba2+;OH 、Cl 、Br 、I 、SO 、CO 、SO 、NO 等)。
3.反应热专题:去年天津试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图的正误判断和反应热的计算,学生容易模糊的是键能及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热之间的关系,另外,对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特别重视。
4.物质的量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
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以NA形式考查,对这类题要强化训练,这其中,烃类分子内化学键数目的计算,有快速计算的方法。如:总共价键数目CnH2n+2为3n+1, CnH2n为3n , CnH2n-2 为3n-1;它们各分子中碳碳键数分别为: n-1,n, n+1。
5.物质结构专题: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几种常见晶体结构、类型和性质 ,如:氯化钠,金刚石和二氧化碳。
6.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专题:如根据元素周期律推断物质的酸碱性、稳定性、熔沸点、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性、非金属性、半径大小比较规律等等。
7.化学平衡(包括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专题:如等效平衡、化学平衡的移动、电离平衡、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注意几个特定组合,NaOH和HAc的混合溶液有下列几种情况:当溶质为NaAc和HAc时,pH=7,c(Na+)= c(Ac )> c(H+)= c(OH );pH>7,c(Ac )> c(Na+)> c(OH )> c(H+);pH<7,c(Ac )> c(Na+)> c(H+)> c(OH )或c(Ac )> c(H+)> c(Na+)> c(OH );当溶质为NaAc时,pH>7,c(Na+)> c(Ac )> c(OH )> c(H+);当溶质为NaAc和NaOH时,pH>7,c(Na+)> c(Ac )> c(OH )> c(H+)或c(Na+)> c(OH )> c(Ac )> c(H+)。相同温度下,同浓度的五种溶液:①氨水 ②NH4Cl ③NH4HCO3 ④NH4HSO4 ⑤(NH?4)?2SO4 ⑥(NH4)2CO3 ⑦CH3COONH4 ⑧(NH4)2Fe(SO4)2,其中c(NH )大小顺序为⑧>⑤>⑥>④>⑦>②>③>①。
8.化实验专题
一方面,实验题在高考中具有较大的权重,不但在第Ⅱ卷中有一道大的实验题,有时在选择题中也出现。另一方面,在第一轮复习中,大多数学校都是按照教材顺序复习,将化学实验的有关内容都穿插到了其它部分内容当中,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一定要重视对化学实验的系统复习和训练,特别是对书后的学生实验一定要重视,如08年全国卷Ⅰ的28题就是对中学 “碳还原金属氧化物”实验的考查,考查了学生有关化学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操作以及实验评价等内容。
因此,对课本中实验的复习要注意搞清楚每一个实验的原理、操作过程、反应现象、原因、结论、注意事项等等,达到“理解原理,掌握方法,学会分析,注重表达”。
理科综合试题的第Ⅱ卷(非选择题)中,化学部分一般有4个大题:化学实验题、无机推断题(常以框图题形式出现)和有机合成题(以框图形式出现居多)以及化学基本理论与元素化合物的结合题(多考查有关物质结构的知识),共60分。与“3+2”考试模式的第Ⅱ卷相比较,题量减少了,同学们的思维量增加了,对细节要求多了,语言表达要求更准确,知识面更广,有很多知识来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从课本上延伸出来的更多了。这符合高考的能力要求,即选择那些素质好、潜力大的考生。显然,高考必须能够区分不同水平的考生,注重能力考查,让那些基础扎实、能力强的考生得以发挥和表现他们的水平。因此,对这几部分内容的复习要多以模块的形式进行,即元素化合物模块、有机物的转化和有机合成模块、理论(结构理论和平衡理论)模块及实验模块。
其次,第Ⅱ卷还侧重于对能力的考查,因此,在复习这几部分内容时,还需从培养能力的角度出发选择相应的习题,进行专题训练。训练中要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这样解答是否简单明了,正确率如何?开始解答错的原因何在?还有没有其他解题方法?该题能否改动一下变成新题?改动后的题目是变容易了还是变难了?等等。这样对一个题目进行多角度思考、总结,举一反三,就可达到做一题通10题、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注意精讲精练,讲练到位,讲评应该讲出试题的立意、命题的角度、干扰项的设置,讲出误区与典型思路,讲出扩展(同类型变角度)等,达到讲一题复习一块的目的。切忌只讲不练或只练不讲、讲练脱节、讲不到位。通过讲评应该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知识、方法、思维的立体网络。例如:检查不同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CO2、SO2与Na2O2反应的不同之处;含相同元素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C(CH4) → CO→ CO2→ H2CO3、N2(NH3)→NO→NO2→HNO3、S(H2S)→SO2→SO3→H2SO4、Na→Na2O→Na2O2→NaOH→Na2CO3→NaHCO3这四个转化之间的共同特点,还有Al3+ Al(OH)3 AlO ;醇 醛→羧酸、醇+羧酸→酯等等,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做到有序地“存储”,这样才能在高考中做到有序地“输出”。
二、认真研读《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明确其调整及变化
复习中,要按最新“考纲”的要求组织教学,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考试大纲》既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学生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规定了知识的范围和要求,对于哪些内容是需要“了解”的,哪些内容是需要“理解”和“掌握”的,哪些内容是需要“综合运用”的,要做到心中有数。因为这些内容既是学生形成能力的“载体”,也是高考命题的“载体”,而社会的重点问题和热点问题则是试题的“外壳”,高考命题实质上就是要通过“载体”和“外壳”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例如,《考试大纲》对物质结构中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部分的要求是理解,对晶体结构部分的要求是了解,这也就意味着对晶体结构部分的复习不要抠得过深,如根据晶胞结构确定分子式等问题就没有必要再复习。同样,对于元素周期律的应用要重点复习,能熟练掌握,而对于元素周期表则达到了解即可。
三、仔细研究近三年的高考理综化学试题
特别是要认真研究近几年特别是近3年的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分析化学各知识块中各知识点的分布及所占比例,试题的难易程度,对《考试大纲》规定的各种能力的考查等等,并感悟高考命题依据《考试大纲》,不拘泥于教材之处。尤其是对走在课改前列省份的高考试题更应该认真研究,高度重视。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和研究,准确把握高考命题的思路和方向,有的放矢地组织复习教学。提高复习效益,不是靠拼时间和精力,深入“题海”得来的。在这一阶段,要把落脚点放在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上,即把学过的化学知识统一整理,使之系统化、网络化,进而有序地存储,这样使学生在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时候,才能有效地用其存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注重化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学以致用
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的“命题要求”提出“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明确了理科综合测试的命题方向,突出了理科综合测试考查考生知识和能力的具体要求。如09年全国试卷I第29题高温结构陶瓷Si3N4,考查了新材料的知识,加强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除了要加强专题复习外,还要重视知识面的拓宽,重视知识的应用性,重视化学在社会和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这方面的材料在很多模拟题中都有体现,教师考前要关注现阶段发生的有关化学方面的热点事件,搜集相关材料,让学生阅读有关环境、能源、资源、健康、科技等方面的问题,熟悉解答这类问题的入手角度。
来源:互动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