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在发电、防洪、航运和水资源保障等方面发挥巨大的综合效应,但三峡库区正面临着水土流失、生态退化和水质安全等巨大的生态环境压力,同时也面临着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促进城乡统筹、推动经济发展和保障移民安稳致富等的重大挑战,使得三峡库区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为特殊的生态功能区之一。
日前,国家已提出的《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明确要求把三峡库区建设成为长江中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中国科学院联合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在三峡工程建设初期就开始跟踪监测、探索生态环境过程机理和研发防治与调控技术的工作,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更是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控制关键技术”列为“十二五”期间重大突破研究内容之一。
成都山地所“三峡”研究团队针对库区坡耕地土层薄、农业基础设施缺乏、土地产出率与劳动生产率低、水土流失强烈、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抵御干旱与洪涝等自然灾害能力不高、农作技术落后、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等问题,研发了坡式梯地技术、地埂经济植物篱技术、径流梯级网络化调控与道路配套技术、“大横坡+小顺坡”耕作技术、农业面源污染源头减控技术、坡耕地农业面源污染物拦截技术、山区村镇分散生活污水生态净化技术、小流域生态湿地治污技术、消落带高效截污固土植物栽培技术、消落带不同生态型植被的时空配置技术、消落带消浪植生型生态护坡技术和消落带涝渍土地快速排水技术,构建了库区生态清洁小流域构建的综合技术体系,并编制了《三峡库区坡耕地水土保持技术手册》、《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消减技术手册》和《三峡水库消落带植被截污固土技术手册》。这三项技术手册是对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减控关键技术的系统总结和规范化指导。
目前,“三峡”研究团队在三峡库区中游忠县石宝镇建立了坡耕地水土保持、农业面源污染消减和三峡水库消落带植被截污固土等治理技术的实体模式和示范区,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升,得到、环保部、三建委、科技部和重庆市政府等的肯定和关注,该示范区也被重庆市政府命名为“三峡库区生态文明重点科普基地”。
来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