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物质的分类是高一学生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贯穿着分类方法。如何根据这部分知识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对物质进行分类,促进学生化学学科基本观念如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等的初步形成,这无疑是极为重要的。本文从“物质的分类”单元教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本单元内容的教学价值,从化学学科本质的角度阐述了对“物质分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学科观念建构的单元教学策略。
关键词 化学物质 分类 学科观念 单元教学
“物质的分类”是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化学1(必修)》[1,2]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包括简单分类及其应用、分散系及其分类2个部分,其中贯穿化学物质的分类这一线索,涉及纯净物的分类、分散系的分类、胶体的性质以及分类的方法等知识。如何根据这部分知识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指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对物质进行分类,促进学生化学学科基本观念如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等的初步形成[3],这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为此,本文将从单元教学设计的角度进行一些探讨。
1 如何看“物质的分类”单元
单元教学的着眼点是“单元”[4]。单元教学以一个“单元”为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强调从单元整体出发设计教学,突出教学目标、内容和过程的整体性、联系性和发展性。单元有大小之分,即单元的概念有相对性。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时,不仅要求教师备一个小单元,更应该将“物质的分类”这一小单元放到“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这个大单元中来分析,首先明确大单元的核心概念和教学目标,然后来确定这一小单元的教学目标及重点等。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单元教学设计的灵魂,如何看一个单元的教学价值,这是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依据,直接反映教师把知识作为目的还是作为手段的价值取向。依据化学新课程理念,化学单元教学设计应突出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观念与科学思维方法。
将“物质的分类”界定为教学单元,是因为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其内在知识逻辑的内容体系更为重要的是,“物质分类”不仅是化学研究常用的科学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学生学习本单元,不仅仅是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科学分类方法的领悟和物质分类观的形成。“物质的分类”单元的教学价值体现在以下多个方面。
1.1 丰富对化学物质的认识
从化学物质的分类来看,纯净物的分类学生在初中已初步介绍过。在这里,主要是通过运用科学的分类方法对化学物质进行复习,引导学生把握各类物质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的学习进一步系统化,这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进一步提升。“分散系及其分类”是“简单分类法”的延伸,教材是在初中“溶液”知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胶体”,有利于丰富学生对化学物质的认识。
1.2 学习物质分类的方法
分类是一种常见的科学方法。化学物质如何分类?为了使学生能够运用分类法进行学习,教材列举了“交叉分类”和“树状分类”这2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物质的分类”这一单元的关键,就是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从化学的视角对物质进行分类。
1.3 多角度认识化学物质
对物质分类,涉及分类的标准和分类的方法。分类的目的不一样,所采用的分类标准也就不同。
根据课程标准“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的要求,对于化学物质的分类,要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根据一定的标准(组成、性质、结构)等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这是本单元内容教学的关键所在。按照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体现了人们对事物认识的不同角度。本单元的价值在于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化学物质,进而达到认识全面化,形成合理的、基本的物质分类观。
从上述分析来看,“物质的分类”单元,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单元,也是“过程与方法”单元,同时也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单元。
2 对“物质的分类”的本质理解是本单教学设计的核心
对“物质的分类”的本质理解,包括为什么要进行化学物质分类、如何进行化学物质分类等问题。
把大量的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这种方法是各个学科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但同的学科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也就形成了带有科特点的分类角度和分类方法。对于数以千万计化学物质,利用分类的方法,把繁多的物质通过分构成一个有序的逻辑体系,有利于把握物质之间的本质区别和联系,进而探讨各类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为从整体上认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提供内在线索,这也将有利于学生的认知过程。
按什么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呢?对物质进行类,站在不同的应用角度,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可以根据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来识别物质,因为这些物理性质比较直观,易感知和辨别。尽管在化学中,也可以依据物理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但这只是一种表观层次的角度化学家在研究物质时,往往注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把外在的性质、现象归因于物质内在的组成、结构特点。因此,化学独特的视角之一是从物质的化学组成来认识物质并将其分类、归纳[5]。
重视物质的组成是化学观念的基础。自然界的物质都是由一定的元素组成的。在化学中,物质组成包括组分和元素组成2个层次。组分,指混合体中的各个成分。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物质大多数是含有多种组分的混合物。依据物质是否由同一组分组成,可以将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一般来讲,化学中的“物质”一般是指组成、结构确定的净物。对于纯净物,按其组成元素的种类的多少,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物质的组成是物质性质的础。纯净物的性质要受到组成元素的影响,对于简单的化合物(或单质),元素组成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5]。依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以元素为核心认识物质,能够为研究物质的性质建立认识框架。然而,物质的组成相同,其性质未必相同,这与物质的结构有关。因此,化学独特的视角之二是依据物质的性质、结构对化合物进一步进行分类,而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根据物质的组成、性质和结构对物质进行分类,可以把握各类物质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提供思路。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