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是新中国成立65周年的华诞,又恰逢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老书记刘少华同志诞辰100周年。抚今追昔,少华书记的音容笑貌犹在,他为把北京科技大学建设成为一流的国际化综合性大学所做出的贡献,仍是我们今天所不能忘却的。
刘少华
当我们在学校现代化的教学楼里学习、工作的时候,当我们从一所由6校矿冶系科组建而成的专科学院转变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成为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的时候,我们忘不了少华书记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拨乱反正、大胆创新,为钢铁学院走向国际,成为全国一流的综合性大学做出的前瞻性布局。他以自己高风亮节的品格和孜孜不倦的追求书写了学校建设的辉煌。在此,我们仅以此文来深切缅怀他。
一、人才的培养是学校发展的根本
少华书记第一次到钢院工作是在1961年,接到总理红色烫金大字的任命书那刻起,他就与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候,在八大院校齐聚的学院路,有北大、清华这样的著名大学,还有其他专业的著名院校,如何从中脱颖而出,是钢院几届领导人最为关注的。作为副书记、副院长,少华同志除了协助一把手搞好教学工作,还在培养学生成为全面人才的工作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全面发展就是要德智体三方面都均衡发展。学生都是年轻人,他们活泼好动,精力旺盛,适当的体育活动能够有效地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那时候,体育运动是各所高校的除教学外的主要抓手,少华同志在体育活动的建设、体育与学习互补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学校的田径和球类项目在高校中搞得有声有色,男子百米的校记录曾多年为全国纪录。钢院曾多次蝉联高校运动会总分第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了好的基础。当时钢院的体育在全国高校都十分出名,一到下课时间,跑道上、球场上都是锻炼的人群,没占到位置要等好长时间。一派生龙活虎的景象。体育带动了学习,也提高了学生们的修养,增强了团队意识和责任心,一举多得啊!
“”开始后,少华书记已经调回部里工作,但高校的在原任老书记不堪屈辱饮恨自尽后,又把少华书记揪回来批斗。抄家、批斗,天天都在上演着闹剧,在一次推搡中少华书记的手表也被人掳走。那时,看着少华书记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同志们和家人十分气愤,但少华书记却淡然处之,他说这里面大多数是年轻人,他们还不太成熟,不要记恨他们。在批判斗争的喧嚣之中,在别人都在怨天尤人时,少华书记脑海里电石火光般闪出的念头还是学生的教育和培养。
1970年,从遥远的云南草坝“五七干校”解放出来的少华书记被安排在马鞍山钢铁公司任党委书记、革委会副主任。在钢铁生产第一线的6年时间里,少华书记深深感受到人才的重要。当时马钢一线的许多业务骨干都是钢院的毕业生,他们经常跑到少华书记居住的那栋普通的居民楼里与老书记一起交谈,讲述毕业后的工作经历和作用。他们的实践再次印证了少华书记抓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1976年,少华书记重新返回钢院工作,担任革委会主任和党委副书记的他,回到院里就开始抓教育教学,抓人才的培养和干部梯队的建设。他拨乱反正,建章立制,消除派性,很快就使学校的工作步入正轨。随着1977年恢复高考,教师队伍的完善,钢院的工作出现全面的回升,教师们认真备课,学生爱学习,教室里,图书馆里满是读书的学生。看到这个景象,少华书记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二、专家是办好一流大学的保证
从1976年回到钢院,少华书记担任的革委会主任实际上就是院长的职能。对教育战线深刻的了解,使少华书记认识到,教育是一门学问,它需要专门的人才,而长期在学校第一线教学的老教授、老教师是学校宝贵的财富,我们必须让他们发挥出聪明才智,以提高学校的质量和水平。
在担任行政一把手的时候,少华书记坚持在重要岗位起用专家学者,过去“”中的一批“”专家学者也被提拔到领导岗位。少华书记1980年被冶金部任命为党委书记,部里还有意让他兼任院长。少华书记亲自找到干部部门,说服他们让专家出任院长,并提名了人选。当这个决定被部里认可并宣布后,很多“”中受到的老同志找到少华书记,不同意这个决定。原因非常简单,被提名人当年参加的组织专门破坏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干部教师。少华书记何尝不知,“”中他遭受的最多,已经调走还被揪回来批斗,家里一次次被们抄家,爱人和孩子担惊受怕,这一幕幕似乎仍在眼前。但作为学校的一把手,受党教育多年的老党员,他更知道权衡利害。他对这些同志说,一些老知识分子在那个混乱的年代自身难保,看不清形势,是违心做了错事。我们作为党的干部要胸怀大度,不计前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搞好学校的工作才是上策啊。动情的话语,宽广的胸怀感动了劝说的人们。后来,一位参加过全国教育科技座谈会的老领导谈及此事还真情的回忆到,少华同志的这个提议展现了一个老党员、老同志的高风亮节,同志对此还进行了赞扬。后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作为制度保留下来。
专家当院长也的确显现出了它的优势,在业务方面他们更加得心应手,各个领域的专家不仅在教学上体现了权威,在适应钢铁战线的科研项目实践上也表现出巨大的能量。多年过去后,当年一些曾反对过的同志也由衷的佩服少华书记的英明决定。一位后来也担任过院主要领导的老同志说,少华书记话不多,但一言九鼎。现在他的许多话回想起来还是振聋发聩啊。
钢院是冶金战线的专业院校,当年从天津大学(北洋大学)等6所院校抽调来的一批矿冶系科的专家都是国内一流的。如何发挥他们的专长,让他们在教学科研的一线担任重要职
务,是少华书记一直挂在心上的。少华书记多年来一直把魏寿昆、柯俊和肖纪美等一批著名教授奉为座上客,还经常从他居住的普通教工宿舍徒步到教授楼看望他们,听取他们对学校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在各个系的干部配置上,系书记由党员干部担任,系主任由专家担纲,是少华书记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后来的实践证明,这个部署是完全正确的,也为学校整体提高教育与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三、走出国门,探索建设国际化综合大学的道路
一所高校的发展,除了要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还需要有各个科系的合理设置。要让钢铁学院从单一的矿冶系科走向均衡发展、多学科设置是唯一途径。少华同志担任党委书记的时候,正是我国开放特区,打开国门迎接国际资本进入的时刻。主管全国科技教育工作的同志明确提出,只有教育水平高,科技水平才会高;只有教育水平高,才会引进先进的思想,把先进思想和高水平科技结合,才会把现代化建设得更好。
从部机关到钢铁一线,从部门管理到高校管理,少华书记的丰富阅历和实践,为他从更高的角度思考学校的建设提供了一般人无可比拟的优势。1976年回到学校以后,少华书记就开始了这个谋篇布局。学校在1983年就成立了计算机教研室,两年后又设立了计算机应用专业,少华书记提出不仅要有专业,还要创建计算机系,并找到部里和老战友寻求支持合作。1986年计算机系正式建立,下设计算机软件工程教研室、计算机应用教研室和计算中心,成为学校的一个拳头科系。
从重新回到钢院开始,少华书记也开始了另外一个战线的开拓——走出去引进来,与世界一流大学进行办学合作。1979年4月,当时的联邦德国阿亨大学(现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到钢院访问并签订合作协议,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高校对外交流的里程碑,那次校方签字代表就是少华书记。后来,少华书记又回访阿亨大学,巩固了两校间的合作关系。
1979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国内的经济特区的建设还在质疑声中徘徊,而以少华书记为代表的钢铁学院已经迈开了走向国际合作的步伐。在美国,在加拿大,在欧洲,在日本……都有钢院代表的身影。年过六旬的少华书记亲自带领钢院的专家学者,在皑皑白雪中踏上麦克马斯特大学的校园道路,参观实验室、图书馆、教学楼,与校方领导和教授们亲切交谈;在联邦德国的阿亨大学,少华书记仔细了解这所著名工业大学的学科设置,探索双方的合作前景。少华书记每次回来后都要给大家讲述国外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介绍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言语间流露出这位一辈子心系钢院现代化建设老人的豪情壮志。
少华书记在抓国际合作的同时,不忘记要教育与科研紧密结合,出水平,出人才。他鼓励教师们多出论文,参与国际间的会议,把钢院的影响力推广到世界去。教学与科研相长,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带教学,一时间成为全校的重要工作。正是那几年打下的基础,学校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不断涌现,高水平的专利层出不穷。良性循环带来了丰硕的成果!据北京科技大学的资料显示,1978年至2013年12月底,该校共申请专利4058项,授权专利2182项;有100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委级等各种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158项。1999年编辑的《中国高等学校科技50年高校获奖重大成果一览表》中收录北京科技大学12项重大科研成果,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据统计,1978~2011年,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列全国高校第4
。如今,当年以冶金矿冶系科为主的钢铁学院已经成功转型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的综合性重点大学,进入了国家一流高校的行列。这里有一代代钢院人的心血与汗水,甚至生命,有以少华书记为代表的领头人的统筹帷幄和果敢决策,有一批批教职员工和一届届学生的共同付出。我们应当永远记住!
今年是少华书记百年诞辰,也是老书记离开我们的第10个年头。我们今天纪念少华书记,既是缅怀老书记为学校建设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更是在召唤我们继承老一辈的遗志,为把北京科技大学建设成为享誉国内外的一流大学而共同奋斗。
附:刘少华同志生平(1914-2004)
1914年生于河北省饶阳县
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1937年至1940年,任冀中抗日游击队指挥部军械处军机员、饶阳县人民武装自卫队干事、总队长。1938年7月加入中国。
1940年至1941年,任八路军120师自卫队总大队长、饶阳县人民武装委员会主任。
1941年至1949年,任冀中八地委干事、科长。
1949年至1950年任河北省委组织部秘书室副主任。
1950年至1954年,任华北局组织部副主任。
1954年至1961年,任冶金部干部司处长。
1961年至1965年,任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副院长、党委副书记。
1965年至1970年,任冶金部干部部副部长。
1970年至1976年,任马鞍山市市委常委、市革委会副主任、市委副书记,马鞍山钢铁公司革委会副主任、党委书记。
1976年至1980年,任北京钢铁学院革委会主任、党委副书记。
1980年至1983年,任北京钢铁学院党委书记。
2004年5月30日于北京逝世
来源:新华网
倾力推荐>>2015年各地高考报名时间安排 全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
资讯专题>>2015年高考每月大事记 高考新政2015年自主招生变化解读 2015年空军招飞报考指南
助力2015 高考状元经 2015年高考一轮复习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