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曼莫汉·辛格

2019-12-01 12:30:45

  一、生平简介
  
  曼莫汉·辛格(Manmohan Singh)生于1932年。其出生地是旁遮普邦的首府阿密萨。他的父亲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公民,只能给他提供基本的生活条件,这也使他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下层民众的疾苦和要求。在从政生涯中,他一直呼吁政府重视农民问题,消除贫困。他在大学毕业后,又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深造,并于1962年获得博士学位,曾任旁遮普大学经济学教授。1971年至1976年,辛格出任外贸部经济顾问。1980年,他出任计划委员会委员,负责评估工程和分配资金,后任计划委员会副主席。1982年,他出任储备银行行长,并曾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任职。
  
  1991年6月至1996年5月,辛格担任拉奥政府财政部长期间,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改革,打破了束缚经济增长的种种枷锁,使经济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他本人也被誉为“经济改革之父”。
  
  2004年5月19日,辛格被总统卡拉姆任命为政府总理,成为历史上首位锡克族人总理。
  
  2005年4月,他与来访问的总统共同签署了印巴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强调印巴和平进程“不可逆转”。访问期间他还与在新德里的体育馆观看了印巴两国间的一场板球赛。
  
  2008年1月13日至15日,辛格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二、生涯
  
  求学期间,辛格就曾提出应该根据凯恩斯理论建立稳定的资本主义经济。他曾表示,在一个相对贫穷的国家,靠政府干预使经济走上一条稳定的自我发展道路是必要的。
  
  如今国内经济快速增长,这里面有着辛格所做的卓越贡献。
  
  辛格于1991年开始出任财政部长,上任伊始,他所面对的是一个烂摊子:拉吉夫·甘地遇刺身亡之后,国家陷入悲恸之中,经济也岌岌可危,物价上涨了20%,外汇储备枯竭,对外债台高筑,进口关税居高不下,贪污横行,国家经济在保守主义的官僚政客们的控制之下每况愈下,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经济体制已经严重阻碍了的发展,急需进行系统的调整和改革。根据国际国内的客观情况,辛格开始实施开放型经济政策、进行产业政策调整、开展全方位的对外经济合作,对经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事实胜于雄辩,辛格所推行的一系列深化改革取得了惊人的成效,随后的几年里,经济基本上都能保证平稳发展,经济增长率每年都在6%以上,从此迈入了全球化的列车。辛格也因此被人们誉为“经济改革之父”。
  
  2008年访华期间,辛格在北京与商业领袖的见面中,敦促的商业领袖学习中国,并抓住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参与机会。
  
  “的崛起可被视为‘在地球村中,国际公共的好事情’。”辛格对商人们表示,“若有世界经济减缓忧虑之时,可通过其发展维持全球增长。”
  
  辛格也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是他学习的榜样,而学习的重点就在于中国的发展模式。他坦承:“的改变,我愿意承认是因为中国的成功所造成的刺激之产物。”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关系开始全面恢复,两国达成了绕过问题开展合作的共识。辛格被任命为总理后,更令毗邻的中国感觉到更强的暖意。
  
  实际上,辛格一直是“的未来依赖亚太繁荣”这一观点的拥趸者。
  
  一则去年11月的消息,也可以体现辛格对于中国经济改革的倾慕。在去年11月参加一本名为《世纪:世界最大民主国家的企业家时代》的新书首发仪式时, 辛格呼吁人阅读总理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只有开放兼容,国家才能富强》。辛格让他的助手向在场的所有人分发的演讲稿。
  
  “我一直都期待着同的见面,并从其智慧和经验中受益。”辛格访华期间在记者会上表示。“我们的对话是建设性和向前的。”辛格表示,这给予他对于两国关系未来持乐观态度的理由。
  
  访华期间,辛格谈到,在过去五年中,的年均经济增长达到了8.5%,“这是()历史上没有过的,也孕育了我们的信心,以期更佳表现。”
  
  “我们的目标是,在不久的将来将年均增长率提高到10%。”辛格决心进行重大的结构调整,以解决阻碍实现更快、更多人受益的发展目标的主要瓶颈。针对为外国投资者所诟病的基础建设,辛格表示,“发展的首要任务必须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而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海外工程承包市场之一。两国的相互投资数额还不大,双方已决定采取措施加以促进。
  
  “对这样大的国家来说,可持续发展是另一个重点。”辛格也看到了挑战,要去应对能源、粮食、水安全和气候变化等方面的问题。在这一点上,也将更好地进行对话沟通,协调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对全球事务施加积极影响,增强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