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教师如何研究教材

2019-11-05 18:42:58

  对教师来说,研究教材是一项重要的常规,也是一项艰辛的工作。特别是年轻教师,基于教学阅历与经验,面对薄薄的教材,很难有效抓住教材的要义与核心,更无法落实教研部门或学校提出的、要求站在学科体系的视角去深入把握教材结构、逻辑系统的要求。那么,年轻教师该怎样开展教材研究呢?建议是:以章节为单位、以课时为核心、以对比为手法,尽可能深入研究,从而尽可能的把握。

  1.结合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通读课时所在章节的全部内容。通过通读教材,了解本章节内容所包含的知识。在此基础上,画出本章节各知识的关联图,初步揭示本章节各知识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组织线索。同时,对比其它1-2个版本的教材,了解其它版本教材本课时内容的安排情况(当然,如有时间和精力,最好也通读其它版本教材对应的本课时内容的章节)。

  2.精读各种版本对应的本课时内容,这是研究教材的核心。对于每一版本的阅读,均要达成如下方面:把握课时所涉及的知识,明确课时是如何回顾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应用新知识的。具体要求为:

  (1)通读课时的所有内容,包括导语、栏目、图表、文本、实验及课后习题。同时,列出本课时知识,并用图示勾勒知识的联系与发展脉络。

  (2)认真研究教材导语或知识导入性栏目,明确编著者是如何基于学生已有经验引出新知识的或者基于怎样的目的安排此节内容的。

  (3)认真研究教材活动性栏目(如“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等),把握各个栏目的功能定位。即明确这些栏目要研究什么内容、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引导学生开展哪些活动、明确知识的哪些意义与价值等。明确这些,对把握教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认真研究本课时的课外作业,进一步领悟课时教学要求。对于年轻教师而言,开展这方面研究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教材所安排的作业,一定程度上是对教学目标的显性化要求。当然,研究这些试题,不仅仅是做一遍,而应从编著者的视角分析、评价这些习题,弄清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及情意要求等。

  (5)对各种版本教材的上述内容进行对比,明确差异,并揣测各种版本教材基于怎样的思考而产生这些差异。

  3.研读教师教学用书,检验、促进与反思精读时对教材的理解,促进对教材的更进一步把握。

  教材编著者都会编制配套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用书)以帮助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很多老师通常采用边度教材边阅读教师用书的方式来使用。作为年轻教师,建议在精读教材后再去研读。因为,先精读教材并建立起自己理解后再研读教师教学用书,才能更为深入地将自己的认识与编著者思路进行对比,明确差异。对于自己的认识偏差,将成为重要的研究资源,引导并激励自己进一步研究。

  此外,对于年轻教师而言,限于教学经历及对学生认知情况的认识,课时教学的重难点特别是教学难点的把握是有困难的,这也需要通过阅读教师教学用书加以认识。当然,仅有重难点了解不够的,还须深入思考相关内容为何成为重点或难点。在此基础上,重新回到课时教材中,进一步研读教材,明确编著者在教材编写时是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

  作者:启良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