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念祖
知识例话
记叙文中综合运用表达方式,指的是在记叙里穿插议论、抒情,有时也加上说明。
首先说议论。记叙文以记叙为主,一般说来,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人、事、物的描绘间接表达出来的。但有时候,作者又会根据需要,对所记的事物,或者阐发它的意义,或者议论它的是非,使读者加深印象,提高认识。这样,在记叙文中也就有了议论的成份。
记叙文中的议论,并不一定要像议论文那样,包含论点、论据、论证过程三个要素。有的提出了论题,只作一些解释,没有论证过程;有的只讲论点,表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没有论据,也不加以论证。这是记叙中议论的特点。
记叙文中的议论,主要有三方面作用:
一、阐发事物的意义。这多半是在文章结尾,作者站出来申明所记叙事件的意义,也有在文章中间的。课文《挥手之间》中,当详细写过在飞机舱口向送行人群挥手的动作之后,有一长段议论,充分阐明了这一形象的伟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表达作者的看法。这一点比较自由,一些短小的议论,在文中随处可发。像《一件小事》的开头,《一面》的结尾,《同志的信任》的结尾,等等,都有作者的观点和看法的流露。
三、揭示文章的主题。这同第一点相类似,实际上是从里面单独分出来的,以强调记叙文卒章显志时要运用议论这一命题的效果。
记叙中的议论,是以记叙的人和事为基础的,只有把人物写得形象,事情写得具体,议论才有基础。记叙文中,记叙是主体,议论是缘事而发的。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法,是写作的基本表达方法之一,运用得好,可以达到议论为记叙画龙点睛的效果。
一般来说,记叙中的议论都不宜长篇大论,而是言简意明,恰如其分,用精练的语言作确切的表达。议论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安排在适当的位置,可在开头,可在结尾,可在文章的中间。
记叙与议论虽有区别,但在文中也不必截然分开,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是最佳选择。
其次说抒情。抒情是作者倾吐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本来在记叙文中,虽然文章的写作是受作者的情感因素支配的,但是一般在写人记事的记叙文里,作者的感情是融化在叙述之中的,而不一定直接站出来抒情。但有时候,根据写作的需要,作者又会直抒胸臆,一览无余地表露自己炽热的情怀,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在记叙文中直接抒情,先要通过记叙把作品中融注的感情提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就像筑坝束水一样,待积累到一定高度开闸放水,才会一泻无余。如果没有积累的基础而要空喊高调,那就犯了文章的大忌。作者应当只在情感涌动喷薄欲出时,“轻轻捅破这层窗户纸”,直接宣泄那不可遏抑的激情;没有水到渠成的时候,不必急于抢在读者被触动之前先喝破内蕴。
一般来说,记叙文中更多的是通过记叙、描写来间接抒情。通过记叙表达作者的情感,本来就是写作的基本目的之一。即使是直接抒情,也要建立在依靠记叙、描写为之蓄势的基础上,间接抒情就更是以融注了情感的记叙、描写为“第一主角”。朱自清的《春》,没有大叫大嚷“我爱你,春”,但是谁都能从那优美、活泼的文句中感受到强烈的颂春、赞春之情。这是间接抒情的典范之作。含蓄,把所要表达的情感借助于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来显现,而不是直接释放出来,是难得多也高明得多的做法。
记叙文中的抒情,其位置比较灵活,并且常常与叙述融为一体,不易明显区分。
在记叙中穿插的议论、抒情也需要互相结合,互相渗透。融注了情感的议论,以情来加重理的力度;借议论抒发的感情,更具备强烈的艺术冲击力。记叙中的议论、抒情,都需要建立在记叙的基础上,为使记叙文更为出色击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为文章服务。这样,就必须也完全有可能做到平常所说的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
记叙中需要对某个知识或某个材料加以补充、解释时,就要用到说明,比如《北京立交桥》中的一些数据。记叙中的说明不占重要地位,意义也不大,就不多说了。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