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的教育要求我们: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根据自己的体验,自由、开放的去“探究、发现、再创造”,是以学生自我的思维方式为主导,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当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应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满足要求。
一、探究式教学提出的背景
1.对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观的认识
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教学不是将知识以成品的方式教给学生,而是学生通过自己与外部环境的交互活动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在交往活动中进行主动探索和自主建构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观表现在教学策略上,就是“以学论教”,主要围绕学生的学习进行四个意义上的建构——即建构教学情境、学习活动、合作交往、成功体验。
2.对数学教学新理念的理解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它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二、探究式教学的内涵
数学教学中的引导探究式教学,应该是教师通过对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整合,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通过合作交流等方式探究知识,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向学生提供各种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的经验。
三、引导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也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助推器。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与初中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和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构成矛盾。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充满疑问的情境,点燃学生的“发现”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开放课堂教学环境,营造和谐的探究氛围
(1)开放时空,放手让学生探究
课堂教学中要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留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间,保证思考、探讨问题的时间,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及至知识结构的建构的过程。要在以下几个环节真正的留出“时空”,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不要徒留形式,走过场。①寻找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时留“时空”;②提问后留“时空”;③当学生对知识认识模糊时留“时空”;④在概括结论之前留“时空”;④出现错误之后留“时空”;⑥出现难解时留“时空”。只有充分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宽松的空间,让他们去自行探究,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
(2)群体互动,提倡合作探究
教师要提供探索材料,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合作探究,以形成集体探究的氛围,应给学生提供发言讨论、交流思想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中群体智慧,提高学习效率。
3.及时激励评价,体验探索乐趣
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因为只须让学生获得成功,才会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成绩,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分层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更强烈主动的学习欲望。
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方式设计应注意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探究设计切忌不分主次轻重,而要有放矢,紧紧围绕重点、针对难点、扣住疑点,把探究方式设在重难点处。
2.适度性原则:根据思维“最近发展区”原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要选择一个适合全班大多数的难度,使大多数同学通过“跳一跳,就能够得着”。
3.适时性原则:探究活动是一种心智活动,其方向决定于教学目标,其过程和结果要有利于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所以,在学生探究前安排一个定向指导环节,一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4.层次性原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的探究活动要考虑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对有些重难点要循序渐进,化整为零。
5.全面性原则: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由此,教师实施探究活动要面向全体同学,根据学生的心智技能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疑问。
总之,“探究式教学”还是教学改革的新课题,怎样把这种理念落实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真正成为主动探究者,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交流,做到凡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放手让学生自己获得充分体验;凡能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只需适当交流形成共识:凡在独立思考、合作学习者不能很好解决的时候,教师才进行适当的、精要的讲解、指导、点拨,相信我们的数学教学一定能逐步达到最佳的境界,促进学生自由、充分、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任慧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