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作文试题 实现有效备考

2019-10-04 21:28:03

1 2 下一页

  作者:任海林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表达交流”部分指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生活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通过写作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分析和综合等基本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纵观2014年全国17套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命题,这些试题,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命题形式、内容、立意等方面呈现以下特点:

  一、从命题形式上看:材料作文占主导,立意角度多元化。

  17套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命题,有寓言类、格言类等,形式多样,但新材料作文仍占主导。新材料作文的特点是:1.立意角度多元。材料中或者观点不同,形成对立;或者形象多样,意义不同。2.开放性与限制性相结合,正所谓要学生“带着镣铐跳舞”。例如,新课标2卷,“山羊过独木桥”比赛,一对选手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双双通过,但引起了观众、裁判、运动员的争论。这道试题的立意角度就是多元的,学生既可以从规则的角度出发,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或“顺应变化,打破规则”;也可从“合作”的角度立意,谈“团结协作,合作共赢”。再如湖北试题讲述游客登山的故事:游客们来到山脚、山腰,分别询问下山的人山上有无美景,得到不同的回答,当自己亲自领略欣赏,有了切身的感受。这个试题,就有多个角度:看法不同,角度不同,结果不同;心中的美景在于内心的感受;收获风景,在于坚守;不同的阶段,风景不同。

  二、从命题选材上看:关注自我、关注时代、回归传统,呼唤道德。

  17套试题,试图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成长、关注生活、关注时代,在写作中完成一次理性思考的飞跃和道德的提升。例如,四川试题,要求学生针对“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写出思考和感悟。何谓“站起来”,小而言之,是个体生命的奋进、自主、独立等品质使得思想厚重、灵魂丰盈。大而言之,当指一个国家只有强大,才能立足世界。这样的命题,引导学生学生关注自我成长,关注国家命运。

  今年多家作文试题,例如广东题,黑白胶片与数码科技对比,思考科技在改变人的生活的同时,也要珍惜过往的美好,留下诗意的生活。北京试题,让学生传承一份传统优良的风尚,让“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老规矩”,重回当下,焕发生机;辽宁试题展现出爷孙面对夜晚的不同感受,孙子看到的是五光十色的灯火,而爷爷则说满空的星星,更有一种美好。两相比较中,让学生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关注当下,也要保留传统,思考未来。另外,面对当今社会道德的滑坡,命题人试图体现“育人先育心,作文先作人”的理念。例如湖南卷,以“最美乡镇干部”率领村民发奋图强,将穷乡僻壤建设成美丽乡村的感人故事为素材,讴歌一份坚守、一种奉献。全国大纲卷围绕农民工老王与医药费展开一系列感人的故事,老王、老板、医院三方体现了当前弘扬的友爱、诚信、感恩、回报,传递着社会的正能量。

  三、从命题意图上看:考察学生理性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今年的许多试题出现了“二难选择”试题,浙江的作文题,让学生思考“门与路”的关系: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面对即将打开的大学之门,未来的人生之路该怎样走?江苏的作文题明示两种观点:“青春不朽”“青春易逝”,学生既可以阐释精神的青春永存的哲理,也可以表达时光易逝、珍惜生命的感悟。上海试题,以自由的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和必须穿越这片沙漠的不自由,谈自由的相对性。安徽卷围绕表演艺术家和剧作家“剧本改台词的争论”,谈创新、个性的问题。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