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对联的硬伤

2019-09-23 11:51:59

  作者:周锦红

  小小说《了悟禅师》是著名作家凌鼎年先生的代表作,发表后赢得一片赞誉,被选入各种文学选本。这篇小说确实是一篇细节丰盈、构思独到、文化气息浓厚的作品;但这篇作品有一处硬伤。

  小说写道,自了悟禅师到海天禅寺后,“没扫过一次地,从来没关过一次门”,引来众僧的不满。而了悟不气不恼,一笑了之。过了几天,众僧突然发现了悟在门口贴了一副对联,上联为“空门岂用关”;下联为“净土何须扫”。

  小说中提到的对联,应该源于福建省福州市鼓山涌泉寺。涌泉寺被称为“闽刹之冠”,是全国重点寺庙。这副对联是涌泉寺山门联,“净地何须扫;空门不用关”,在华夏众多名刹的山门联中最为奇特,名头也最响亮。“净地”“空门”语意双关。“净地”指“净土”,本来就干净无垢,无须打扫;“空门”即佛门,四大皆空,关闭如一。这副对联还是一副“藏头联”,分别取“净”“空”两字,以纪念当时已逝的净空方丈。这副对联,还有一个地理的缘故,山门建在山坡口,前面是一条青石红墙的通道。山风直冲而来,吹去落叶闲草,省去人扫之力。所以“净地何须扫”;夏秋之际,台风频频,山门多次被刮倒,后来,索性连门都不设了,因此“空门不用关”。

  而凌先生在引用或化用这副寺庙山门的对联时出现了硬伤,即把上下联颠倒了。作对联,必须要合于下列规律:

  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

  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只说一事,也可分说两事。

  请看第二条的要求: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这就是对联的格式和要求。按凌先生的化用,上联为“空门岂用关”,下联为“净土何须扫”,“关”是平声,“扫”是仄声,平仄要求正好颠倒了,读起来完全失掉了音韵、节奏、平仄的美感。原因很简单,这副对联应该为“净土何须扫;空门不用关”。一般说来,对联可以不太工整,但不可有“硬伤”,凌先生小说里的这副上下颠倒的对联确实是个硬伤。

  在《一副对联引发的构思》(《小小说选刊》2012年第23期)中,凌先生回忆这篇小说的构思,是源于2001年去福州参加“菲律宾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时游览福州鼓山,“看到山门处的一副楹联,上联是‘空门不用关’,下联是‘净土(地)何须扫’。”十年了,凌先生还未发现这个失误,意识到这个错误,说明作者对于楹联的知识了解得不够深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