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探讨在农村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分析研究当前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效率的提高的若干策略,以寻求有效的“合作学习”策略,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关键词]合作学习,效率,策略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可以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在区教研室的指引下,我和数学组其他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目的的尝试,下面是我一些行动研究中的总结和思考。
一、开展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校地处城乡交接处,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和民工子弟,家庭教育不能与学校教育同步,社会环境较之城区学生相对落后,这就制约着学生们合作交往能力的发展,不少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缩头缩尾,或者不知如何与人合作。
当前,我结合学校实情,感觉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至少存在以下几点问题,总结出来以下几个问题:
1.“好生”高处不胜寒
在我们学校中,有一部分学生来自城区,自我优越感强,特别是有些自认为成绩好一点的学生不屑与他人合作,他们习惯单独地做作业,而且认为自己会就行了,根本不去考虑同伴们的需要,不能与本组同学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2.“后进生”暗处怡得自乐
缺乏必要的合作学习、交流能力的同学,他们不知道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能按分工的角色去行事,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他们只是观看或不闻不问,更有甚者在做其它“小动作”,合作学习时间变成休闲时间,好象学习与己无关,这样的合作学习可谓浮光掠影,降低了学习的成效。
3.合作流于形式
教学中,教师一提出学习问题,马上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学习场面看似“热热闹闹”,但不一定符合学习的要求;有时学生刚刚进入角色开始合作学习,教师为急于完成预设的教学进程,在学生合作意犹未尽时就终止讨论、交流,草草收场。合作时间不充分,制约了合作学习的深入开展,使合作流于形式成了“花架子”。
4.教师袖手旁观
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对学生出现的“闪光点”或问题得不到及时的激励、支持或启发、点拨,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成效;有时,在学生进行学习交流、评议中,教师为把握时间,只对一个小组或个别学生的正确回答给予肯定、表扬,而忽略对其它小组、其他同学的评价,反而挫伤了一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鉴于此,我校教师针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出现的一些问题,寻求有效的“合作学习”策略,提高“合作学习”效率,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根据我校实际,我们在合作学习教学中灵活变通,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小组合作”这种形式,而是着眼于“效率”。下面就如何提高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谈几点想法。
二、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效率的提高策略
1.开展合作与交流的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为了课堂教学形式的热热闹闹,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精心安排,不适合的不安排,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遵循“效率优先原则”,抓住合作的时机,让学生有效地参于合作学习,真正做到摒弃形式,注重实效。
数学分组合作学习模式操作中遵循自主性原则、个性化原则、交互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激励性原则等,达到了面向全体与个别化教育的和谐统一,自主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
基本流程:
2.开展合作与交流的切入点
(1)教材的重点、难点。在每节数学课的教学中,总有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值得合作讨论的,如在“有理数加法法则”一节教学中,重点是有理数法则的发现、归纳总结。我在教学中创设实际问题情景,让学生讨论抽象出有理数加法的几种类型,及不同类型的和的符号、绝对值与加数的关系。学生通过讨论合作,渐渐把每个组员支离破碎的想法互相组织起来,从而得到了有理数加法法则,也感受了分类思想。有些知识,学生在理解或运用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这些困难也可以合作讨论解决。如“点与线”一节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知识拓展:平面上三个点,最多可以画几条直线?四个呢?五个呢?n个点呢?教学中让学生从特殊出发,参照特殊情形的研究方法,通过合作讨论,最后学生都兴致勃勃地探讨出n个点的情形。
(2)解法的疑点。有些解题的方法似对却错,而学生经常会毫不犹豫踏进陷阱,如果组织学生讨论,自己发现问题所在,比教师苦口婆心的教条更有信服力。如我在“方程的简单变形”教学中,利用阅读材料“2=3吗”,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否定了小兵的解法,并找出了错误的原因,使学生从中体验对方程两边乘或除以的同一个数必须是不为零的数。
(3)教学的关键处。关键处即突破口,组织学生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的关键处,能够促进问题的顺利解决。如“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的关键是找到适当的方法把边数大于三的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安排学生在这个解决问题的关键处进行合作讨论,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教学的实践处。七年级数学有些知识如果通过学生的参与实践动手操作、动口讨论,发表每个组员自己的看法,充分体现组员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如“正方体的展开图”、“三角形的外角和”、“瓷砖的铺设”等“空间与图形”的有些教学中,我都采用了合作与交流,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5)问题的开放处。初中生注意力持久性弱,如果能结合例题教学,采取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做到一题多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些数学问题不仅有多种解法,而且有多种结果,这就更需要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发挥集体的力量,在争议、相互启发下,得出完美的结果。对于这些情形,我一般都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与交流。
3.开展合作与交流的进行式
(1)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2)实验操作——合作——交流
(3)意见分歧——争议——辩论
4.开展合作与交流的调控区
调控组内合作
(1)指引合作讨论方向
小组讨论进行中,我一般都深入组内,如果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
(2)协调“优差”发言均衡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为了处理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我对学困生的参与度关注更多。对他们的一点可取想法及时肯定、表扬;在操作活动中进行重点指导。
(3)合理控制讨论时间
在讨论前给足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在讨论中合理安排时间,该给就给,该收就收。
◆调控组间竞争
组内合作后,我一般还开展组间的竞争,对胜利的小组加分,奖励。这样气氛是相当活跃的,但有时也出现争论不休的现象,因为几个小组都认为本组讨论效果最佳。这时就需要老师冷静地与全班同学一起作出公平的裁判,本身这个过程也是一个交流与评价的过程。
◆调控课堂气氛
通过分层提出研讨问题,明确相关要求;主动参与不同小组的学生讨论,适时点拨等途径调控课堂气氛,防止出现冷场和过热的现象。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教师正确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能进一步促进数学教学的变革,促进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数学各方面素质的发展。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