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很多人的朋友圈被“校园暴力”事件刷屏着,那些施暴学生的作案手段之残忍,令人触目惊心。看到事件我们第一反应是痛心、愤怒、无奈。痛心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愤怒这样的事件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无奈这样校园暴力何时休?
本人查阅一些文献资料,校园暴力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的行为及敲诈勒索等。学生之间的矛盾,是很正常的存在,有教育地方就会存在学生之间的矛盾。但一旦学生之间的矛盾演化升级成校园,整个问题性质就变了。在世界的各个国家,每天都会发生校园暴力的事件,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恶劣的案件。
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蕴藏著一个复杂的互动状态,欺负同学会对其他同学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
由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存在,加上大部分的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在中小学,所以很多时候法律不是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的成功途径。在很多情况下,法律仅仅是在提醒我们的学生,他们的所作所为是错的。
社会的发展让我们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便捷和方便同时,也让很多“人性负面情绪”得到良好生长土壤。相对于学校的教育,游戏和影视文学以其鲜明生动的形象特征,例如当年性质电影《古惑仔》,各类电脑游戏,在更宽广的思想空间上影响甚至左右了青少年的道德和价值评判。电脑游戏的快意杀戮,游戏里不用负任何法律责任的放纵,在青少年心底播种的就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对邪恶的认同和膜拜。逐渐成为了部分“问题少年”处世的准则,出现不同程度青少年青春反叛期。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优质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来充实、吸引我们的学生,使学生对文化的心理渴求得到合理满足,青春活力得到合理耗散,思想品德、道德修养得到逐步成熟,从而抵制和排斥各种消极逆向的文化的侵蚀。
我们需要丰富学校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在校园感到不只是文化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创建生动活泼的旅校环境氛围和加强旅校师生精神文化环境的营造,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条捷径。
中国“孟母三迁”的典故,说明了文化环境熏陶下对人成长的作用。学校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我们全体师生,是校园文化发展的载体。因此,我们学校教育让我们校园生活渗透、弥漫着文化气息。
优雅、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吸引和团结学校成员,唤起和激发师生对校园的情感归向,从而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追求,让我们的校园文化充满哲理和科学的启迪,让学校良好风气的形成进行层层辐射,从而在校园内形成一种充满辩证色彩的理性和精神氛围。
任何形式的“校园暴力”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校园暴力”无论对受害者还是施暴者的成长都会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受欺凌的学生通常在身体上和心灵上受到双重创伤,并且容易留下阴影长期难以平复。施暴者的价值观逐渐扭曲,加深对邪恶的认同和膜拜,发展不好走上一条不归路。
来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