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9-11-26 15:45:05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兴趣是一个人力求优先地认识某种事物,并积极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下面结合我自己的数学教学,谈谈体会: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现代教育学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大多数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如果喜欢某一个老师的话,那么他也会比较喜欢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为此,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喜欢我们自己。

  首先要求教师自己作学生情感的楷模。在平常做到积极进取、治学严谨、态度认真、和蔼可亲,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较高威信,才能有较高的感召力,才能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长期感染学生,就能使学生在老师情感的熏陶中,逐步强化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就会越来越喜欢学习数学。

  其次,对学生施加爱。从心理学角度讲,师爱是激发学生奋发成才的巨大教育力量,是沟通是师生关系的重要纽带。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怎样才能“亲其师”?一个教师只有尊重、信任、关心自己的学生,才会被自己的学生“亲近”,因而“信其道”。由爱产生的积极情感能转化为动力,这种动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有效地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尽量满足学生学习心理上的需求,使他们觉得自己是被重视、被关心的,从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最后,增强教师自身语言的幽默感。这样可以使原本枯燥的数学带有生气,使紧张、沉闷的气愤开始活跃,减轻了学生学习中的心理压力。

  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充分体会成功感

  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的愿望或理想一定能实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曾有位科学家说过:自信+努力=成功。

  是否努力,关键靠学生自己,而能否自信,则主要靠教师。所以我们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一定要让学生带着自信上路。多说几句:“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真厉害”!多给学生一点自信心,那么最后结果是使学生感觉到“我能行”。对学生而言,自信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激情,能更好地促进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景,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每当学生取得一点成绩、一点进步时,教师都要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在努力的同时,能够产生一种成就感。

  三、重视数学的实际运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作用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与生产的实际,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要把握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学而有用,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在应用时发现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又反过来促进学生学习更多的东西。这样既能体现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又能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事实证明,当一个学生真正认识到这门课成为他实际需要的时候才会对它产生兴趣,只有把所学的东西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才是真正掌握。

  四、介绍相关的知识背景,适当开展课外活动

  首先、在对数学内容的教学中,介绍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还可以介绍数学在现代化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建筑、计算机科学、遥感、CT技术、天气预报等),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其次,适当地开展课外活动。我们可以根据现有条件开展数学课外小组活动,用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用以激发学习热情。例如,在讲完“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时候要求学生亲手制作符合轴对称或中心对称的实物模型,并在班上评比出最优秀的作品并给予奖励。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综上所述,兴趣是数学学习的生命线,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中学数学教育成败的关键,更是数学教育学者的重大责任。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洪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