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滨
说来不幸,今年带毕业班,结果在临考前一月病倒住院。输液时接到一位家长的短信:“老师您身体好点了吗?您说《水与岸》这样的作文题目该怎样写啊?”我心说:“可恶的作文,真是恨我不死啊!”
说到高考作文,我最先想到的是上中文系的第一天就听到一句话:“中文系不是培养作家的地方。”因为作家更多需要的是天分,就是“能感之”和“能写之”的天分(借用一下王国维的说法)。我相信大多数人在某一两个领域中或许有一点天分,但通才是少之又少的。所以,如果把高考作文的思想性、文学性作为主要考核对象,你就会发现,真正有写作天分的人实在是少得可怜。这倒不是说教育制度一定有什么问题,这是人先天的因素决定的。
很多人都说,唐代因为把诗歌作为科举考试的项目,所以唐代的诗歌极为发达。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你注意到了吗,有唐一代,真正的诗人不就是有数的百十个人吗?而那些应制诗,又有哪首像个样子?我以前就和学生说过:“不要以为是现在的应试教育让你的文章写不好,你不是那块料,什么时候你的文章也写不好。”您觉得这话伤人吧?可学生都很接受。为什么?因为我后面说:“就不该这么考作文!”
举个例子说吧,作文评分标准里一般都有这么两条:“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当然,我相信还是有不少同学是能够同时做到这两点的。但如果不能呢?很多学生写应试作文时说大话空话。我说:“你就不能说真话吗?”他们说:“说真话太灰暗了。”不是一两个学生这样说,这能代表一大批学生真实的想法。为什么他们觉得“真话太灰暗了”?很简单,一是外界,二是内心。
外界,他们在这样一个教育制度下,整天就是做题,能不觉得灰暗吗(教育以外的灰暗咱姑且不说了)?内心,他们正处在青春期,能不叛逆纠结吗?当然,我们的教育肯定是希望教育出一批永远不会叛逆的乖孩子,但是希望归希望,叛逆的青春期是客观存在。而大多数叛逆的孩子,最后一样会成为这个社会合格的公民,而且是更有思想更有定力的。如果你不让他们表达“真挚”,那他们只好换了另一副面孔,说些老师大人爱听的“思想健康”的话(这些话其实老师也不爱听,是我们主管教育的大人们爱听)。国人的虚伪,怎么炼就的?我们的教育家们教育出来的。
我们的作文现在无论从题目还是从内容上来说,都太“文学”了。我五音不全,唱不了歌,但是我爱听歌,这就足够了。为什么非要让我唱呢?那不是我也受罪,你也受罪吗?而那些真正有天分,爱写的人,你是拦也拦不住的。
那作文该怎么考呢?我不是教育家,只想说说自己的想法。我们应该让教育更实用一些,或者说更实际一些。既然绝大多数人没有写作的天分,那么我们干脆考虑一下更多的学生以后会做一些什么工作,会经常写什么样的文字。我觉得更实用一些的应用文体,也许是学生们长大了更需要的。他们写文章,最起码要做到思维缜密、条理清楚。
在日常生活中,我看到一篇漂亮文章的兴奋,远比不上看到一张让人无所适从的产品说明书的气愤更强烈。每当这时,我都会咬牙切齿地骂:“写的什么破玩意儿啊!跟谁学的?”后来我想想,是不是在现今的写作导向下,我也会培养出一批这样被人骂的人?作文,是不是该淡化思想性、文学性,强调工具性、实用性呢?(作者为天津市南开中学教师)
高考语文应跳出“花样怪圈”
谷 卿
在当今的社会,通过高考升学,进而获得一份有稳定收入的工作,仍是经济基础较弱、社会地位较低的民众改善现有条件的基础路径。而必考的语文高考试题因其命题范围大、判分标准活、成绩估测难,成为众多考生头疼的科目。特别是近几年来,各地方高考语文试题“争奇斗怪”,令考生、家长、教师摸不着头脑。
长期致力于语文教学研究的朱绍禹教授曾感叹:“从来没有一个学科,像语文这么复杂,也从来没有一个学科,在课改中会有这么多的声音。”确实如此,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恢复高考以来,中学语文教材的每一次改革和高考作文命题,都会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相关部门从中吸取到什么教训,反而是越改越不尽人意。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把所谓的“改革”停下来,认认真真地谋划出一个“两不折腾”的考试方式呢?
其实,中学语文教学与高考语文命题最需要改变的,就是其对经典文本尤其是古文的暧昧态度。我们现在既认识到古代文学的重要性,又不肯放弃一些文辞粗糙、感情浅白的时文以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反映到高考的命题上,就表现为考察目的不明、价值观混乱、考思想大过考语文水平。在这样一片混沌中的语文考试,怎么能让学生不手足无措?所以,我们在看到两方玩捉迷藏游戏的同时,更看到许多被这种高考方式造就的文辞不通、缺知少识的“伪人”。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和唯一目标就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对母语的运用能力、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中国传统的“小学”涵括文字、音韵、训诂,完全可以作为当今高考语文基础知识部分考察的对象。如设置字词注音释义、联语求对、将古文选段翻译为时文白话等,这一部分答案较为明确。而对于学生鉴赏能力的考察,则可稍具开放性,如试题可举列出一批中外经典书目,让考生选择其中读过的一种或几种进行知识性介绍和鉴赏性评论。这样既能知道学生的阅读与鉴赏能力,对其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也能够一眼洞穿。
我认为,中国古代诗词不仅要成为高考语文必考的内容,而且应该占有较大的比重。学习诗词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中国语言文字和声韵之美,更易培养凝练、雅致的表达习惯。同时,通过诗词来考察的方式灵活多样,可出句问对、部分或整篇默写、考平仄粘对及韵部归类、词句注解、诗词比对赏析,甚至可以出题考察诗词创作。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实在是一种事半功倍而又不花哨、“不折腾”的巧法。
总之,语文高考有什么题目、用什么方式,取决于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侧重点不改变,语文教材和高考试题就是改出大天来,也不会有实质的变化与更新。(作者为暨南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来源: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