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2019-10-08 06:02:23

  论文摘要:根据目前高校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培养创新人才必须从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入手,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抓起等措施,达到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目前,我国高校的实验教学方法,基本上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实验模式之中,从根本上讲,还没有成为开发大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平台,让学生发现其潜在的创造能力,树立自信;还没有把创造能力的开发融入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把学生的科技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唤起学生向未知领域挑战的意欲;更没有形成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各种科学而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达到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增添学生探索未知的内在动力,“引爆”和“释放”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竞争力。故在此,针对实验教学方法,谈谈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

  1培养创新人才,必须从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入手

  现行的实验教学方法,基本上还是采用“照方抓药”的方式进行。学生进入实验室前,没有任何准备,进入实验室后,全部由实验指导教师安排,实验完全是在实验指导教师的讲解下,机械地按照指导书所提供的实验程式,死板地进行固定的操作。实验结束后所作的实验报告,也是按照固定的格式,对规定的项目和内容进行一些简单的汇集,距创造性的培养有很大的距离。我们认为,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极好的机会,只要我们有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意识,对实验教学方法进行彻底的改进,完全可以对学生实施创造性教育,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应从几个方面进行:一是要抓实验前的准备。实验教师必须要求学生进行实验前的预习和准备,必须给学生提供与实验项目相关的图书、资料;或提供一些与实验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以便学生了解新理论、新观点,获得学科前沿信息;或者向学生介绍与实验项目有关学术理论中的不足、缺陷和当前学术研究中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查阅一些相关资料,并能进行积极的思考,进行自主性学习、探索和研究。二是实验前的辅导。在学生阅读资料、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参加实验的学生都能拿出自己的实验方案,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前的充分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开口,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给学生创造一个施展才能的机会。可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进行:集中式、分组式、随意式均可。关键是教师必须要给予讲评,并指导学生完善实验方案。经过这一环节,根据每个人准备的情况和理解考虑的情况,决定能否进入实验环节。对准备不充分或没有准备的同学,不能批准进入实验阶段。三是加强对实验过程的指导。因为实验的方案是由学生亲自制定的,可能还存在一些细节的问题。这就需要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加以指导和完善,从而确保实验过程的正常进行。四是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这个报告,并不是指按照传统实验报告格式进行的,而是采用总结的形式,或论文的形式,让学生从实验项目开始,到实验结束后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的总结。可以汇报实验过程中的收获;也可以谈实验中的教训;还可以讲自己对一些相关问题的疑问。只要是与实验相关的任何问题都可以谈。其目的,不只是对实验情况的总结,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促进和活跃学生的多种思维方式。让学生针对实验项目中的某一个问题作比较深入的探讨,发表独立的见解,促使学生去开拓新的知识领域,探索新的问题,使思维不断深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求实进取的精神。即通过撰写实验报告,不仅可训练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人类既有知识的批判继承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打破专业界限,向着学识渊博的方向发展,产生知识的突破,激发学习的创造欲望。

  2培养创新人才,必须从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抓起

  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是构成创造性人才的动力系统,是成就事业、实现人生目标的动力和保证。而思想素质还是创造性人才的导向系统,把握创造活动的方向,是构成创新人才动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力价值主要集中在人的理想和信念。理想和信念是人才成长的精神支柱,在人才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教学开展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教育,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应从保护学生的学习、探索、创造的兴趣、爱好开始。假如牺牲了学生对学习、探索、创造的兴趣、爱好,甚至牺牲健康、身心与美德,用来让学生学习掌握系统的课本知识,那么这些失去的兴趣、爱好,不仅会使已经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失去生命和光彩,而且还会继续促使他们失去学习、探索、创造的动机与愿望。

  3培养创新人才,必须从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抓起

  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开展综合性实验,对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完善学生的思维结构十分有利。目前大学的专业教育有一定的局限性,好多实际问题只凭所学专业知识根本就不可能得以解决。可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实验教学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实际上,近年来我们在实验教学方面进行的改革,如增加综合性实验项目、实验室开放,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专业知识学习的范围,对改善目前专业知识的局限性具有积极的作用。但仅仅如此,还是远远不行的。因为,创造性人才必须具有适宜的知识结构和完备的思维结构,我们只有从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和完善学生思维结构同时入手,才能使我们培养的人才具备创造性人才的潜质。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对于扩展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如果我们仍然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实验,根本不可能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只有实行学生自主性的学习,采用探索性的实验教学方式,才能达到改善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的目的。

  实际上,只要我们能够改变目前只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不强调学生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等创造性思维培养与训练的现状。将学生未来所从事职业相关的一系列实际问题作为学生探索性、研究性的实验项目,使学生带着这些很现实的问题进入实验室,开展积极的探索与研究。不仅可拓展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优化其知识结构,还能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从多种角度、利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完全可以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以优化,思维结构得以完善。

  4培养创新人才,必须从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性抓起

  独立性是创造性人才的特质,是学生身心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是成为社会人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独立性是不依赖于他人或外界力量而独立自主的行为。没有独立的思考、意志和人格,就不会有任何创见。对大学生进行独立性的培养,从能力上讲,实质就是在培养大学生的敏捷性和创造性。从意识上讲,就是让学生树立自信、自爱、自尊的信念;产生自立、自强的动力;养成敢于怀疑、勤于思考、善于思维的习惯。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实际上就是解放学生的手脚、思想和行为,让学生支配自己的实验行为。但我们对学生管得太死,总是不放心、不放手,不放权;总是把实验的步骤讲的一清二楚,让学生完全按照指定的程式进行操作,不让学生自己拟定实验步骤,这实际上失去了培养学生独立性的很好机会。我们一定要改革实验教学方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做”,而不是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做”,让学生当一个机器人。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自拟实验项目和内容,从头到尾全部由学生做主,独立完成。这样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独立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应当清楚,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项目,并不是放任自流,任由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在实验教师的监督、引导和帮助下进行的。至于如何监督、引导和帮助,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要因人而异。但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在弄清学生的认知、兴趣、爱好与特长的情况下,从发挥学生优势出发,启发、诱导学生在其特别感兴趣的事情中寻求项目,用商量的口气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无所顾虑的情况下,大胆设想、开动脑筋,从而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巩固和强化其逻辑思维。当然,学生的想法不一定都正确,即便有错误,甚至十分荒谬,切记不应轻易否定,要想“办法”让其自己醒悟,其实,这个“办法”才是培养人、成就人的关键所在。因为,让学生自己醒悟,比别人直接指出其错误所在要高明得多,效果要好。

  5培养创新人才,必须从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抓起

  有责任,才会有作为。目前,大学生缺乏必要的责任意识,存在严重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对此,我们一定要利用实验这一教学环节,对大学生实施责任意识教育,使他们能够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责任”其实就是在承担起某种职务的同时,完成其职务所应尽的职责,并对其过失有一定的担当。而责任意识,就是怀有担当心理,明确应该做的事情,知道什么是责任,并“要求”“约束”自己去履行其义务,把“责任”转化为行动。可见,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常识。事实上,实验教学是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的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不可能同时把所有的事情都承担起来,必然要进行一定的分工与合作,这就为我们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创造了条件。只有每个学生能够对自己所承担的事情负责,才能使整个实验过程顺利而有序地进行。为此,实验教师一定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清楚他们自己的责任,使他们树立“我有责任”的意识,并教育学生要有认真做事的态度和习惯,使学生清楚地知道“做事”只有认真,才能办好一切事情;只有细心,才能不出差错,办好所有事情,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起“我要负责”的思想,即产生责任意识。并在其责任意识的作用下,约束其行为,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通过不断的努力,真正做到“我能负责”,达到具有一定的责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