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冬民
一、读写一体作文教学模式的构建及背景。
写作,从本质上讲是以语言文字为“劳动工具”,创造性地反映世界,从而创造出精神产品的一种思维活动。写作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基本尺度,也是衡量语文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误区,致使作文教学中存在一些简单化、片面化的误区:很多语文教师沿袭每学期六次作文的惯例,有的甚至一学期也进行不了几次正规的作文训练;而仅有的几次作文,也往往只是根据节令、假日出几个题目让学生写,几近放任状态。也有的语文教师只看重作文方法的指导而淡化生活的积累,只专一训练“写”而忽视“读”的训练;只偏重谋篇布局的指导而弱化语言内容的训练,使得学生一写作文就叫苦连天:“作文难,作文难,一到作文就心烦。”“横眉冷对方格纸,低头咬碎钢笔头。”不一而足,而勉强拼凑出来的作文当然也就内容空洞、思维贫乏、语言枯燥、选材陈旧了。“把学生的作文看成失眠时的催眠剂,保证你看不完二三篇,你就要昏昏欲睡了”———这也正是许多语文教师无可奈何的“共识”。所以作文教学成绩不佳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成为影响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
因此要想大幅度提高语文成绩,必须先要提高作文水平,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而在此情况下,山东省九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应运而生了,这一研究课题也正是希望通过研究读与写的关系,来改革语文教学模式,从而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韩愈曾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就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阅读教学的根本,就是要汲取文章的思想内容、遣词造句、写作素材和训练作文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方法。阅读教材中特别是新版语文教材中的各类文章的思想内容、表达方式、结构层次几乎都可看作是写作典范;对学生的写作技巧的训练而言,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模仿标本,过渡的桥梁,即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把阅读所得迁移到作文中去。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分析。
(一)语文学习要注意认知的整体性。
教育心理学认为知识技能是可以相互迁移的。美国教育理论家莫里斯·L·比格认为:“迁移的基本问题是:在一种学科或学习情景中获得的技能、知识、理解、行为和态度,将以什么方式到什么程度影响在其他学科或情景中的行为或学习。”这个原理也就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但阅读与写作并非直接联系、影响,而要经过“写作图式”这个中介和桥梁才会发生作用。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