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下一页 我们知道,我国的传统教育大多以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为主。然而,我在很多时候,通过逻辑性较强的逆向思维,在数学教学中也能够起到相当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逆向思维对学生进行引导,能够帮助学生摆脱思维定势,进而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帮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认识所学知识,从而达到数学知识的正迁移,并将对数学知识的分析与综合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理解所学知识,进而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兴趣的培养
由于自身性质所限,数学本身是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许多初中生在接触数学学科时由于难度较大,对数学问题望而生畏,进而产生厌学情绪。这时,教师就应当及时的引导学生从另外的角度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通过逆向思维将某些较为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进而轻易的将之解决,这样不但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问题,同时也能帮助一部分学生树立自信,进而对数学产生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数学公式的逆运用,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的逆向思维,教师必须做到深入浅出。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对公式的你运用对学生进行引导,而在初中数学教程中,确实有许多法则与公式都可以拿来进行你运用,并以之解决一些问题,通过对这些公式的你运用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面对许多用正向思维无法解决的问题时,都可以尝试运用逆向思维加以解决。通过合理的逆向思维,不但能够有效的降低问题难度,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学会对待问题时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进而分析并解决问题。
二、强化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与锻炼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教学模式重视对学生正向思维的培养,因此往往会导致学生产生思维定势,对待问题时思路过于单一。然而,许多问题运用正向思维很难快速准确的解决。这时就需要利用逆向思维加以解决。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一)反证法
作为典型的逆向思维方法,反证法在实际运用中的命题步骤大概有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假设原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其次,根据这一假设进行推论,进而得出以下情况:得出的结果与公式或定义相矛盾或与题中给出的条件相矛盾;最后根据“原命题结论不成立”这一假设结果反正原命题的正确性。在这一过程中,反证法的主要思维过程在于:一旦假设原命题结论不成立,那么原命题的结论就必将与已知条件或相应的公式定理相矛盾。而通过对这一矛盾产生过程的证明,则会发现,乳沟已知条件与公式定理都是正确的,那么唯一错误的地方便是最初对于“原命题结论不成立”这一假设,而既然“结论不成立”的假设是错误的,则与之相对的“结论成立”就必然是正确的。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对这一方法的利用能够很好的解决部分正向思维难以解决的问题。
1 2 下一页
数学逆向思维培育开发分析
2019-11-10 21:28:47
相关推荐
- 高考英语听力复习建议 2019-12-06 14:27:24
- 要求的近义词 2019-09-17 10:42:01
- 乌鲁木齐市体育中考将改革 体育成绩比重将提高 2019-11-23 11:54:51
- [独家]浙江省绍兴市2011届高三教学质量调测试题 2019-12-02 08:56:13
- 字形和字义的关系 2019-12-10 21: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