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能分解双氧水的催化剂的研究

2019-10-31 13:25:23

一、问题的提出
  
  人教版初中新课标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第33、34页[实验2-5]、[实验2-6]二氧化锰对双氧水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以及第40页习题“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学生极大好奇与兴趣,本研究内容由此产生。
  
  二、研究的目标
  
  1、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催化剂的概念。
  
  2、通过化学实验,寻找除二氧化锰以外的能分解双氧水的新催化剂。
  
  3、通过研究性实验,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态度。
  
  三、研究方法及所需条件
  
  主要运用实验法和综合法开展研究。学生已学过催化剂的概念及本实验研究的有关知识,实验所用到的仪器学生都在“活动与探究”中多次使用过,且熟练掌握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应该说学生具备了进行该实验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学校化学实验室能够提供有关的仪器药品,学校图书馆有供学生查找的文献资料,学生具有上网搜集和下载资料的能力。可以说为本研究提供的条件是充分的。
  
  四、研究实施过程
  
  (一)人员分工安排
  
  把学生分成十四个小组,每组四人,选出小组长,先分头进行有关催化剂资料的搜集和研究用品的准备。
  
  (二)实验研究的时间
  
  2004年10月14日~10月15日下午放学后
  
  (三)具体活动的安排
  
  1、提出猜想与假设
  
  生:分组交流图书馆或网上搜集到的有关催化剂资料,并讨论提出猜想和假设。各研究小组提出的猜想归纳为:氧化镁、氧化铁、氧化铜可以做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依据是它们与二氧化锰一样,都属于金属氧化物,故性质可能类似。
  
  师:你们的猜想有创意,若把氧化镁、氧化铁和氧化铜作为我们寻找新催化剂的突破口,如何围绕“催化剂”的知识,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
  
  2、设计方案、验证假设
  
  生:分组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通过分析、比较、归纳,设计了以下三组实验:
  
  实验1验证该物质能否加快双氧水分解的速率。
  
  量取两份5mL的双氧水分别放入A、B两支大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或氧化铜或氧化镁)粉末,观察比较A、B试管放出气体的速率。
  
  实验2验证该物质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向实验1的A试管残余物中,再加入少量双氧水,并插入带火星木条,如此反复多次实验,观察现象。
  
  实验3验证该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有否变化。
  
  待实验2完成后,将A试管中的残余物小心过滤,并将全部滤渣洗涤、干燥、称量,观察是否仍为ag。
  
  3、收集证据、作出结论
  
  生:根据所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生: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实验1中氧化铜和氧化铁都能加快双氧水的分解速率,但氧化镁不能。
  
  生:做实验2时,我们多次添加双氧水,并不断插入带火星木条都复燃。证明在反应前后氧化铜、氧化铁的化学性质并未改变。
  
  生:完成实验3后,我组发现反应前后氧化铜、氧化铁的质量增加了。
  
  生:完成实验3后,我组发现氧化铜质量不变,但氧化铁质量却减少了。
  
  师:你们的发现让我很兴奋。同学们请你们讨论一下,为什么在实验3中,各小组的实验结果不一样。
  
  生:我们认为质量增大可能是因为氧化铜、氧化铁中含有水份并未完全干燥所致。而质量减少可能是因为有些氧化铜、氧化铁沾在滤纸、玻璃棒、蒸发皿等用品上。
  
  生:通过讨论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我们认为:氧化铜、氧化铁就是我们要寻找的能分解双氧水的新催化剂。
  
  师:同学们,我祝贺你们终于发现了双氧水分解的新催化剂──氧化铜和氧化铁。
  
  生:有同学提出新问题:为什么作为双氧水分解催化剂的二氧化锰、氧化铁和氧化铜都含有氧元素?是否因为反应过程中它们所含的氧元素参加了反应转化为氧气,导致放出氧气的速率加快?
  
  师:这位同学提的问题很有深度,请同学们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如何证明它们的催化作用是否与氧有关。
  
  4、提出新一轮的假设
  
  生:同学们经过交流讨论提出,铁粉、铝粉、锌片、氯化铁、氯化铜可以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其催化作用与氧无关。
  
  师:把同学们分成两组:
  
  第一组,负责验证铁、铝、锌可作双氧水分解催化剂的假设。
  
  第二组,负责验证氯化铁、氯化铜可以作双氧水分解催化剂的假设。
  
  5、进行第二轮实验、验证新假设
  
  生:根据第一轮实验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验证新一轮的假设。
  
  6、分析实验现象,作出新一轮的结论
  
  生:我们组的实验表明,铁、铝、锌不能做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
  
  生:我们组的实验表明,氯化铜、氯化铁可以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其催化作用与氧无关的假设成立。
  
  师:真是太棒了,我为你们感到骄傲。同学们还有其他猜想和假设吗?
  
  生:我在图书馆查资料发现,猪肝也可以做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我把猪肝带来了。
  
  生:我在网上搜集到,煮熟的马铃薯也可以做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马铃薯我也准备好了。
  
  生:我在一本课外书中发现,红砖粉也可以做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我也准备了一包红砖粉。
  
  师:太好了!你们的视野比老师还开阔啊!让我们继续来验证,猪肝、马铃薯、红砖粉是否也能做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
  
  7、进行第三轮实验,验证网上新发现
  
  生:根据第一轮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网上新发现。
  
  8、表达交流,反思评价
  
  生:猪肝、煮熟的马铃薯、红砖的粉居然也能做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太不可思议了。今天我亲身体验到化学实验是发现新物质的钥匙。(初三(8)班黄兆东语)
  
  生:通过实验探索,我们发现了比二氧化锰更理想的催化剂,说明书本不是最权威的。(初三(8)班郭子柏语)
  
  生:实验不要有太多顾虑,要尽量多作尝试。要与同学分工合作,才能做出最佳的效果。(初三(8)班李君浩语)
  
  生:关于氧化铜的实验我反复做了三次,都没有明显的现象,于是便认为它不能做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了。刚才听同学说,稍加热效果就非常理想。这次让我学到了研究问题要从多个角度思考。(初三(8)班苏玉颜语)
  
  生:我和同桌做了七种物质的试验,自以为做得很好,听了同学们的实验成果,才深感自己的不足,懂得实验要有创新精神。(初三(8)班张晓敏语)
  
  生:试卷中的探索似乎轻而易举,但实验探索让我知道,会想并不代表会做,除了要有严密的方案,还要细心去完成,否则稍一不慎,整个实验就会失败。(初三(8)班林紫清语)
  
  师:同学们的交流与评价太精彩了。今天我们不但发现了多种双氧水分解的新催化剂。更重要的是懂得了,“要与同学分工合作”,“实验要创新精神”,“书本不是最权威的”。我相信你们明天交来的实验报告一定同样精彩。请把所有用品清洁干净,放回原处。
  
  五、教学评析
  
  1、在这次研究性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让学生自主开展活动,指导时只起点拨作用,为学生主动探索,创造性地感觉知识由产生到完善的整个过程提供条件。教师还注重在关键时刻给予学生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不断追求新的发现。并让学生体验创新发现的乐趣。
  
  2、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努力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潜能的氛围,为研究小组内的讨论、交流、评价、合作提供平台,让学生获取集体智慧的营养,不断增强团队意识。整个活动体现了引导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的新课改理念。
  
  3、通过探究实验,学生们发现了双氧水分解的多种新催化剂,从而使学生深刻掌握了“催化剂”的概念。懂得了如何到图书馆及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并能够根据所得的资料和信息,作出相应推理和猜想。学会了撰写实验探究报告。
  
  4、在这次研究性实验活动中,学生亲身经历和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验证假设→表达交流、反思评价。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思维能力等。
  
  5、本次研究性活动不在于学生发现了多少种新的催化剂,以及学生的推理、猜想是否十分科学。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与收获,这方面的收获远远超越了化学学科,在学生的发展中,即使很多的化学知识都忘却了以后,这种创新思维、这些科学态度却会沉淀下来,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