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过程,让探究式学习走入初中物理课堂

2019-12-11 09:25:52

  《全日制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把“探究式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而在物理学的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得到能力的提高,“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学习方法与探究式过程,适合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这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汲取知识的内部能力。这种方法与能力的获得,其主要渠道就是把“探究式学习”为深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一、把握探究过程,获得物理知识

  “学生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而获得知识”①是探究式学习的第一个特点。教师要把握好“知识”与“过程”的关系,在教学中正视探究自然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过程的探究而获得知识。为达到真正获得知识的目的,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要善于通过实验来探究自然过程

  在物理学中,许多自然事物的本质属性要通过实验才能揭示。所以对于实验的宏观现象,对于实验中数据的变化,要善于分析,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数据的变化来抽象出概念或规则,所以探究实验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例如,密度的概念对初中生也是很抽象的,若按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探究和思维是学习的主线”的教学思想,在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中,以设疑、探究实验、解疑为教学方法的主体形式,按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归纳总结模式来设计教学过程,从不同物质的识别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猜想,明确研究物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规律,再让学生分组探究。结合这样的实验,中学生是不难理解密度概念的。

  又如在《浮力》实验时,先让学生动手把泡沫塑料、木块、气球、橡皮泥、钩码等一一放在水中,按顺序观察后再回到整体上观察,学生很快会辨出哪些材料下沉,哪些材料上浮?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这样的做法使深刻的道理通过实验化难为易地让学生理解了,同时学生也享受到了再创造的喜悦。

  在平时教学中设计一些体验学生探究意识的实验方案设计题,也能起到较好的作用。例如有这样一题:(2001年安徽中考题)滑动摩擦力在研究相关物体运动情况时,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探究已经知道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也与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有关,有些同学猜想滑动摩擦力可能还与接触面大小有关,请你从以下器材中选出部分器材,设计一个实验对此猜想进行检验:

  (1) 简述实验步骤;

  (2) 你所需要的实验器材。(用器材前面的字母表示)

  器材:a.斜面 b.带钩的正方体木块 c.带钩的长方体木块 d.表面平整的长木板 e.几条毛巾 f.直尺 g.弹簧秤 h.硬纸板

  把这样的探究实验习题放在单元综合课中,即能帮助学生理清概念,又能强化技能训练,不失为一较好的方法。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必须与探究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应以讨论或教学为背景,以科学探究为主线,以科学研究方法,创造工程学方法为工具。

2.要善于用逻辑推理与数学推导的方法来探究物理学的自然过程

  许多物理学的规律、公式,都是在具体的条件下,通过逻辑推理数学推导而得出结论。例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首先通过创设情境,石块不受重力而释放后将怎样运动?接着质疑:在地球上不受力的物体是没有的。那么,不受力时物体的运动情况该如何研究呢?通过置疑,把学生的思路引入将要解决的矛盾中,接着师生讨论:设法使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在运动的方向上受到的力越来越小,考查它的运动情况,进一步推理它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这样的教学,渗透着研究物理问题方法论教育,能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物理思想,体验探究的过程。

  又如,液体内部压强公式p=ρgh的推导,先用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筒插入液体,隔离出高为h、截面积为S的液柱,在追问将玻璃管拿出后液柱是否存在,体现了以形象思维来铺垫抽象思维,并进行逻辑推理等方法,也能较好的训练学生探究思维意识。

二、体会探究过程,提高物理研究的能力

 “培养学生从事研究的必要的探究能力”②是探究式学习的第二个特点。这种物理学科的探究能力,主要包括学科的学习方略,思维方法和正迁移的能力。

1.学科的学习方略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该学科的主要学习方略就是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

 从自然科学认识论来看,主要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从方法论来看,就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其方法要有序可寻,循序渐进。整个方略将由(1)提出问题→(2)猜想和假设→(3)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等诸环节组成。其整体有机的综合一体则是学习物理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都要遵循这一方略和过程来进行。

2.思维方法探究

 问题的思维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学会系统思维,掌握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的能力; (2)学会逆向思维,掌握从反面分析问题的排除能力;(3)学会概括思维,掌握综合能力;(4)学会辩证思维,掌握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5)学会顿悟思维,掌握直觉的能力;(6)学会发散思维,掌握多角度着手处理问题的能力。

3.关于迁移问题

  这些问题是将已学过的旧知在一定条件下应用的问题,主要是学习者认知结构水平与思维方法的结合问题。这两点解决得好,利用条件,就能实现具体情境中的正迁移。

三、深化探究过程,形成探索物理奥秘的个性品格

 “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③是探究式学习的又一个特点。这种探究态度和积极性,只能在自主地抓取自然事物、现象的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情感目标的达成,离不开认知学习,即在自主地抓住自然事物、现象的探究活动中才能形成。所以情感目标的达成要从认知学习开始。离开这一点、谈什么学科态度的培养都是一句空话。为此,教者要提高教学质量,唤起学生希望的火花和自信又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培养情感目标的良好起点。例如,精心设计好初二物理绪言课,补充有趣的物理实验,把学生带进一个变幻神奇的知识天地,从一开始就埋下探究学习的种子,给学生留下一个“新鲜好奇”的印象,让学生产生一种跃跃欲学的感觉。在新课导入中,采用矛盾悬念法、实验引入法、置疑引入法、引探法等设下悬念,引发好奇,以好奇刺激探究的愿望,亦能点燃学生好学的火花。

  好胜是中学生极为宝贵的一个心理特点。他们在同龄人中,一点小事也不示弱,总喜欢争论,他们有上进心,自信心,对荣誉有强烈的追求。在教学中,充分抓住学生的竞争心理组织教学,合理的引进竞争机智,会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成功的体验会增强学生的信心。并且有意识的让他们争论,与教师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上述正是“探究学式习”特点在物理学科的贯彻与落实,这种贯彻与落实是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的,是现代理科教学应有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