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综合科历史教学分析与建议

2019-11-19 22:06:10

高三综合科历史教学分析与建议

深圳宝安教育科学培训中心教研室历史教研员 周朝阳

一、近五年高考分析

(一)五年高考试卷“涉及话题”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二.新成立后关系

32.(10分)先生 《七子之歌》 香港、澳门、

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粤豫卷)

三、鸦片战争以来,人民探索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之路

39.(10分)黄河 《黄河大合唱》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理大综合(广东卷)

在各国工业化进程中成功的经验 失败的教训

银荒(银贵钱贱)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在近现代历史进程中,两广地区占有独特的地位

在近代历史上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先导

第十六次报告……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中华民族历经百余年的摸索与抗争取得了辉煌的经济成就

解决农民问题

二、高考命题要求与特点分析

(一)2004年高考综合能力测试命题特点

特点一,选择题以“近代化为核心”,回归课本、强调记忆;

特点二,历史味浓、理论色彩少;

特点三,关注现实:三农问题。

特点四,答案要点化,回归课本、强调记忆;注重概括、综合能力;评卷苛刻,主观题答案表述要求高。

(二)2005年文理综合高考复习能力要求

文理综合能力测试主要考查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考生综合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能够识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现象、概念、规则、定律、规律和结论的内容。

  2、能够理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现象、概念、规则、定律、规律或结论的意义,能够应用文字、图像或者数学表达式进行表述;理解概念、规则、定律、规律或结论之间的联系,理解研究对象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4、能够对各个学科的具体问题包括涉及多学科知识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和综合;能够根据试题提供的资料、情境获取信息,结合已有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生产、科学事件中的有关问题。

5、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正确分析和评价当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中有关问题对人类、自然、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文理综合能力考试所测量的,是学生在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上形成的学习能力。

  文理综合能力考试多以现实生活中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要求更加真实和全面地模拟、反映现实,即注重专题。试题要求学生的,主要不是对事物发展的某一要素或某一局部或某一阶段进行描述,而是注重对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分析理解。

鉴于中学教学的实际,文理综合能力考试更多地考查的是学科内的综合。即考查学生对学科内不同要素、部分、环节之间内在联系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学科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文理综合能力考试命题依据《教学大纲》,不拘泥于教材。学科内容的安排,并非事先有一个固定的比例,而是服从、服务于人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在的固有逻辑;强调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内容;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对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以利于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体现新课程的新理念,体现时代的特征

1、以人为本,体验考试乐趣

2004年高考综合原始分与标准分对照表

原始:标准分

1:100; 75:400; 101:503; 123:604; 131:654;

137:704 140:735; 144:791; 145:811; 149:900

试题将面向全体考生,变以往的“淘汰型”考试为“成功型”考试,让绝大多数考生都觉得自己是一个“成功者”。虽然综合能力测试成绩并不高,但与自身水平相称。

2、变以往考查学生“不会什么”为考查学生“学会什么”。

3、从正面考查学生对知识方法掌握。

三、高三教学建议

(一)、向课堂教学要效率、要质量,注重学生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提升。

1、课堂教学建议:课堂教学要围绕三个层次:

是什么?围绕考纲,落实基础知识、重点、难点。以学生掌握的程度为评价。

为什么?围绕考纲,使学生明确高考考核要点,并以此指导学生课后复习。

怎么办?以高考试题为例,引导学生以高考的意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首先,指导学生预习。可以通过学案、课前选择题等形式,强制性引导学生预习,主要解决“是什么?”。

其次,课堂梳理学案或解答课前选择题,发现问题。梳理知识线索,强化重点、难点,适当拓展。同时要对学生课后复习进行指导,主要解决“为什么?”。

第三,适当介入相应的高考题目,对学生进行解题训练。

第四,课后练习题目。

强化默写,回归教材,对核心知识一定要人人过关。

2、把握规律,学法指导

建立思维模型:

例一、近代资产阶级或改革背景分析模型

动力:生产力进步,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发展(把握不同阶段特征)。

资产阶级形成或力量壮大(把握不同阶段特征)。

阻力:封建专制统治(特例)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形成矛盾。

思想:思想传播,解放思想、宣传发动。

特因:具体原因、直接原因等。

例二、近代五次列强战争背景分析模型

必然:列强经济、需要。

可能:清政府腐朽落后的统治。

特因:具体原因、直接原因等。

3、狠抓知识的落实,大力推进默写,落实核心主干知识的掌握。在现有的高考模式下,记忆是最重要的基础能力。

4、加强精选习题落实有效训练的研究

加强精选习题落实有效训练的研究。教师要立足校情、学情,优化精选练习题,以“选题要精细,密度要适度,时机要恰当,反馈要及时”以及“确保中档题拿高分,带动低档题拿满分,冲击高档题拿多分”为原则落实有效训练。

教师要善于下“海”选题,确保训练材料的质量,科学统筹安排好各科的专题和综合测试,合理调控密度,落实分层训练,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我调控、消化和巩固知识。要加强反馈分析工作,强化讲评课的针对性、准确性、启发性,要通过讲评课评出方法、评出规律、评出能力。

加强第二卷10分题的研究与训练,加强对“话题”为核心的专题训练。

5、实施分层教学,分层训练,分层检测。

让不同类的学生获得较好的复习效果,让绝大多数的考生享受“成功学习”的快乐。

注意分析文理科学生思维差异,进行针对性训练。

注意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不同要求,因材施教,提升效率。

(二)、加强对第二轮专题复习的研究,强化针对性。

研究广东高考综合试题,把握综合科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规律,找准学科教学和复习备考的侧重点和落脚点,理顺复习备考的思路

1、捕捉“话题”

综观2001—2004这四年的广东高考综合能力测试试题,不难发现,其命题多以某一话题为载体,或以某一话题设置问题的情境,从某一学科或多个学科角度设问,设问的落脚点最终大多回归到对学科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考查。话题的呈现,有的以单纯的文字陈述或描述,有的引用若干个材料,有的以文字、材料、图表、统计数据相结合。

试题中选取的话题,突显四个“紧密联系”:

(1)与人类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2)与当前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紧密联系(如人口、资源、能源、重大自然灾害、生态、环境保护等);

(3)与国际、国内社会现实中发生的重大问题或重大事件紧密联系(即时事热点如欧盟东扩、“神州五号”飞船的发射与回收、西气东输工程、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绘制、“二战”纪念、全球化等);

(4)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如我国能源利用、西部大开发、“三农”问题、公民道德建设、铁路交通建设、汽车工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等)。

这四个“紧密联系”反映了高考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学以致用,着重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有用的知识和技能,考查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这也要求学生不能陷入“两耳不闻窗外事,专心只读课内书”的封闭式学习方式。

2、学会“取巧”

综合科中的政、史、地、理、化、生的复习备考策略和思路与相应的“x”科(即专业科)有很大的不同,综合科各科的复习不可能也不应该与专业科那样过于强调全面、深入,面面俱到的结果只能是“面面俱倒”。我们应该在“取巧”上多做文章,如何“取巧”呢?

(1)好好研究历年的广东高考综合试题,深入体会试题中体现的四个“紧密联系”,比照四个“紧密联系”,找准本学科知识体系中哪些知识点能与之相联系或能体现这四个“紧密联系”的,这些内容多半就是所谓的学科主干知识或核心内容;

(2)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准确把握“综合能力”测试的实质和要求。梳理出本学科的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能学以致用、最能体现学科特征),并使之变成考点和相应的练习,加强针对性训练,确保各学科主干知识、核心知识的复习不出现漏洞和盲区。

(3)精编、精选试题(包括每周测试题和月考题),切忌滥发套题,力主原创题、改动题和精选交流题。

(4)关注并研究热点问题,寻找“话题”(尤其是政、史、地学科)。综观历年广东高考综合试题,“话题”命题大都呈现如下形式:

材 料

典型案例

命题思路:

命题设计:

命题呈现:

(热点)

(切入点)

(回归课本)

(背景)

(题干)

(设问)

提出问题


由此可见,在抓热点问题时,一要确定可能出现在今年高考试题中的热点(话题);二要把热点问题与学科基础知识联系起来,找准热点与学科知识的联结点(切入点)。具体地说,各学科都要求依据本学科特点,就某一热点问题,研究其可能从哪些角度设问,涉及到哪些知识点,怎样规范答题,切忌泛泛而谈、过于空洞抽象。要把热点问题考点化,并设计成具体的题目,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以热点问题为背景的试题,其设问的角度大都很小、很具体,这就要求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就事论事”。

2005高考热点话题分析

广东特色:中西合璧的近代岭南文化、三元里、孙中山、广东革命根据地

泛珠三角合作、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二战胜利六十周年纪念:日本史、中华民族团结一心迎接挑战、战争反思

的建设: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廉政建设。

和谐社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共同富裕、经济发展综合平衡。

三农问题:减免农业税、民工荒、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全球化问题: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东盟自由贸易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