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考历史复习重点汇编

2019-12-07 21:34:22

  1、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根本目的:打开市场。

  2、鸦片走私对的危害:导致白银外流,物价上涨;军队战斗力削弱;威胁到清政府统治。

  3、林则徐禁烟的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4、从鸦片的危害给我们的启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5、意义: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近代史上民族英雄。

  二、《南京条约》:

  1、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

  2、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须同英国商定。

  3、影响:不完整;增加了人民负担;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

  三、鸦片战争的影响:――标志近代史的开端

  1、1840年6月——1842年8月

  2、鸦片战争对社会的影响:

  ①社会性质: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社会任务:开始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主义革命时期;

  ③鸦片战争是近代史的开端。

  四、左宗棠收复新疆

  1、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2、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五、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1、时间:1894年—1895年。黄海大战:邓世昌牺牲。

  2、结果:①战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②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八上P17)。(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2亿两;增开重庆等为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深入内地);允许日本开设工厂(标志大规模资本输出,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影响:使丧失更多的的和,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六、八国联军与《辛丑条约》

  1、1900年,为了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侵略。

  2、《辛丑条约》(1901年)(八上P21)的主要内容:①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人居住。

  3、危害:它给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辛丑条约》标志着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七、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目的: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2、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3、口号:前期(6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

  后期(70年代)以“求富”为口号。

  4、主要内容:

  ①、创办军事工业: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李鸿章:江南制造左宗棠:福州船政局

  ②、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商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③、筹建海军;(北洋,南海,福建三支海军)

  ④、兴办新式学堂(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

  八、公车上书

  1895年,由康有为、梁启超领导。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运动的标志。

  九、戊戌变法: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1、时间:1898年6月——9月(共103天)

  2、人物:光绪帝、“戊戌六君子”(八上P31)

  3、失败原因:①维新派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②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和破坏。

  十、同盟会:(1905年)

  1、地点:日本东京;2、:孙中山

  3、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

  4、同盟会的机关报是:《民报》

  5、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6、: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十一、辛亥革命:

  1、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爆发,史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2、、的成立:

  1912年1月1号(即元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3、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

  袁世凯取代孙中山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辛亥革命失败了。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失败原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力量过于强大;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十二、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八上P39)

  ①开始标志:1915年,创办《新青年》,提出与科学口号。

  ②主要阵地:新青年、北京大学

  ③代表人物:《敬告青年》、《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蔡元培、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鲁迅《狂人日记》。

  前期主要内容:提倡,反对;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

  后期主要内容: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3、评价: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为马克思主义在的传播创造条件,为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十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2、口号:“外争、内除”、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曹汝霖等人。

  3、结果:初步胜利,罢免了三个卖职务,并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前期运动中心:北京主力:学生后期运动中心:上海主力:工人

  5、历史意义:①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

  ②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③标志新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④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成立准备条件。

  十四、的成立

  1、成立时间:1921年7月23日

  2、成立地点: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

  3、成立标志:“一大”的召开。

  (大会通过纲,确定的奋斗目标是资产阶级,建立专政,实现;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新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为书记。)

  4、成立意义:的成立,是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领导革命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