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策略的优化分析

2019-11-18 20:15:48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师生互动、促进教学顺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学中,要想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就必须有效利用课堂提问,把课堂提问的教学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初中历史教学中,课堂提问形式多种多样,至于采取哪种方式要根据教师的教学策略而定。笔者在教学中总结了几种有效的提问策略,下面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随着年级的升高,主动回答和提出问题的学生人数逐渐减少。究其原因,一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学生越来越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二是自己和他人在课堂上遭遇提问尴尬的次数随着年级升高而增多。这两点都是与个体对周围环境的评价分不开的。要想真正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统一思想,对学生少批评、多鼓励,评价时应少对人、多对事,真诚地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安全的心理氛围,以增强学生的情绪安全感,提高其参与意识。

  二、精心设计问题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尤其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要求学生自主设计问题时,教师决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要在学生设计问题前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但不能代替学生去设计问题,因为对学生来说疑问也是一种权利。第二,不要以为学生自主设计了问题,教师就胡乱设计问题甚至不设计问题。从师生交流互动的角度看,我们的课堂是动态的,是不可预测的。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特别留意自己设计的问题有没有遗漏的地方。如果教师准备不充分或对课堂的有效调控能力弱,将有可能使自己陷入窘境。把学生自主设计问题与教师设计问题结合起来,是南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双主体作用决定的,也是课堂上师生互动的必然要求。

  三、把握节奏,适时提问

  着名学者韦志成先生认为,提问应适时,要“抓住时机,相机诱发,使提问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若没有抓住时机,或者错失时机,提问就可能导致学生思维阻塞”,达不到提问的预期效果。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不在于课堂气氛是否热烈,如果教师不顾节奏与时机,一直问个不停,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因此,课堂提问要把握好节奏,适时提问。怎么抓住提问的最好时机呢?孔子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课堂提问应使学生处于求知的最佳心理状态。如在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的教学中,在讲解完明朝建立后,我播放了一段唐、宋、明三个朝代大臣与皇帝对话的视频,并问学生:“不知同学们是否注意到,唐朝的大臣与皇帝对话是坐着的;宋朝的大臣与皇帝对话是站着的;明朝的大臣与皇帝对话是跪着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由此可以看出,历史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教师若能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及教材的具体内容,适时提出相关问题,对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我的心得是: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先预测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抓住学生的疑难点、兴趣点和模糊点,在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时提出问题,从而将新旧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巧妙结合起来,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学生思考探究的强烈愿望。

  四、问题要有启发性

  启发性的提问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因此,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经过分析综合才能得出答案。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质疑,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对“问题”处在急盼、渴求的心理状态。例如问题:“鸦片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虽然这一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学生把握教材第一论文网lunwen.1KEJIAN.com重点,但缺乏启发性,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用不大。如果把问题改为:“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学生经过对比分析认识到: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而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样,学生对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影响的认识也就更加深刻了。

  总之,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不断沟通的关键前提。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把握课堂提问的方法,发挥课堂提问的功能,让教学顺利有效地进行,最终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文章来源自3edu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