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摘要]情趣是语文学习自身的特点之一。情趣是阅读教学中形成道德的重要支柱,是学习者内在的动力。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注重教学情趣,是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改进阅读教学的切入口。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做到:1、挖掘教材的情趣,让“儿童喜欢”。2、构筑平等对话的平台,以情激趣。3、创设多种氛围,让学生学得有趣。
关键词:情趣平等对话创设氛围儿童喜欢
阅读在理解书面信息符号内容和意义的同时,还会对所理解的内容产生情感共鸣。情感性是阅读教学活动的显著特征。“文章不是无情物”,“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心雕龙·知音》刘勰)。阅读既是借助具有客观意义的文字符号来了解别人的思想感情,同时又是读者通过感知和想像,获得理性情感信息的过程。离开了情感的交流和体验,就不是真正的阅读。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注重教学情趣,是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改进阅读教学的切入口。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情趣指:(1)性情志趣;(2)情调趣味。在阅读教学中,情趣除了上述义项,还包含了情境。从字源分析来看,“情趣”之“情”有情绪、感情、情调之义;“情趣”之“趣”有趣味、兴趣、志趣之义。所谓情趣教学,就是通过创设特定教学情境,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趣因素,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求知,在求知中得趣,达到情与知的统一。在阅读教学中,情趣来源于三个方面:
1、课文文本所隐含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知识道理。它们是情趣教学的客观基础。
2、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情趣,教学组织的节奏,师生互动的性质与水平,它们是情趣教学的外部条件。
3、特定教学情境中的问题因素、情感因素和认知建构水平,它们是情趣教学的内在决定因素。
一、挖掘教材的情趣,让“儿童喜欢”
阅读教材不受孩子喜欢,课文对他们没有吸引力。自然,孩子没有学习的内驱力,上课成了奉命而学,那么课堂的生命力就失去了一半。《课程标准》提出,要“尊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调查统计,儿童不喜欢这三类课文:(1)太难;如《三味书屋》、蕴含的意义太难。(2)太远,如《借书》,离学生生活实际太远,文中所含的感情对于十来岁的孩子来说,不易理解。(3)不好玩。如《南京长江大桥》等学起来没味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关注儿童的生活世界,在选材教学时,要贴近儿童的生活,面向儿童的兴趣,让儿童喜欢。
课例《争吵》片段:老师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评价一下课文中的主要人物,看一看,文中是怎样写“我”和“克莱谛”的?我和“克莱谛”是怎样的人?(学生独立学习,自由读文分析,然后在组内交流,意见统一后,选派代表在班级汇报。)接着,老师又让学生谈谈:日常生活中,同学之间,朋友之间,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关键是怎样处理。看了文中的一对朋友由争吵到好的经历,我们有什么想法?联系我们的生活经历谈谈。
生:以前,我与同学有矛盾时,一点也不让步,今后我要学会宽容,学会谅解。
生:以前,我即便知道自己错了,也不好意思承认错误,以后,我要改于正视自己,错了就承认,就改正,不能错上加错。
生:我要努力向克莱谛学习,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与同学友好相处。
本课例所学的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教师充分挖掘了教材所蕴含的情趣,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因而学生乐学,学得好。《争吵》中出现的是学生经常发生的一件小事,这件事几乎每个学生都有类似的经历,他们学起来感到熟悉、亲切,自然就喜欢学。正是在争吵这样类似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与伙伴相处,懂得了人际交往的技巧。这一课的内容,正是学生经历的再现。学生在学习时,文中的人物就像他们自己的影子,他们自然关注事件的发展变化,关注人物的表现,在悄悄对比中明白做人的道理,对文中的克莱谛他们赞赏,向往,对文中的“我”他们理解、关心,在人物的喜怒哀乐中提高了自己。也是在这种氛围中,学到了语文知识,知道了赏析人物的方法,搜集处理信息的方法,为今后的发展和学习打下了基础。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