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名篇名句默写三维透析

2019-11-03 17:24:34

作者: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分校 张斌
  
  一、命题要求
  
  1.默写可选择,设题更科学。
  
  从题目设置看,要求全部默写的只有6套试卷,其他11套均可有选择地默写。
  
  在可选择的默写题中,又分为两大类型:
  
  ①有限定的选择(有3套)。即把要默写的句子分成两组,考生必须选择其中一组来作答。比如全国大纲卷、四川卷和安徽卷都是如此要求。
  
  ②可任选指定数目的句子(有8套)。即把要默写的句子分成若干小题(句),考生可在其中任意选择。比如“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句”(天津卷)。
  
  有选择的默写,可以给考生更多机会。这样设题更趋科学、合理,易于考生得分,符合新课改精神,体现了高考“以生为本”的思想。
  
  2.补写成一统,难度在降低。
  
  从默写要求看,几乎都是“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有个别要求是“古诗文填空”(江西卷)。不管是补写还是填空,都是一种类型,即出上句默写下句(或出下句默写上句)。前几年出现的难度较大的情景默写或提示性默写都已经退出了舞台。2011年只有四川卷是情景默写,而2012年全都是直接默写,这样就大大降低了默写难度。这也说明高考默写并没有在命题上故意为难考生。
  
  二、命题特点
  
  1.赋分以6分为主,个别有增分。
  
  赋分6分的有8套,5分的5套,8分的3套,4分的1套。重庆卷因为加了两个题(2分)的文学常识填空,故名句默写分最低,只有4分。其中6分和8分的11套均为课标卷。可见,随着新课改逐步推进,名句默写的分值在增加。北京、江苏和江西的考生尤其要注重默写,因为都占了8分。另外,湖北卷和安徽卷的默写分值都比2011年多了1分。
  
  2.涉及篇目3至8篇不等,总体有增加。
  
  考查篇目累计共有93篇(比2011年多了3篇)。考查8篇的有3套,7篇的有2套,6篇的有4套,5篇的有2套,4篇的有3套,3篇的有3套。篇目选取在3至8篇,显得比较合理,既相对全面地考查了考生的背诵默写情况,又合理避免了猜题押题,更能显示此题的区分度,不至于太难或太易。
  
  3.默写句子多在6至10句。
  
  要求默写的句子共有138句。9句的有一套,8句的有4套,6句的有4套,10句的有4套。另外北京卷和安徽卷各考查了12句,算是最多的。
  
  4.篇句之比基本是1:1或1:2。
  
  篇数和句数之比基本上是1:1(6套)或1:2(5套)。这种考查形式,有利于更大范围地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减少考生答题偏误和复习的侥幸。
  
  三、名句出处
  
  1.名句全部出自初高中教材必背篇目。
  
  近两年,名句默写已经不再考查课外的了。2012年要求默写的138个句子全部出自初中和高中教材课后要求必背的篇目。因此,只要依据初高中教材所要求的必背篇目进行扎实有效的复习,默写分数基本上是可以全拿的。
  
  2.取自高中的名句仍占主流,基本出自必修教材。
  
  要求默写的名句中,出自高中教材的共有102句,比2011年(105句)略少3句。其中重庆、山东等7套试卷考查的全部是高中教材名句。
  
  所考查的篇目绝大部分来自必修教材中《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所推荐的必背篇目,只有极个别选自选修教材。比如江西卷所选的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就是出自新课标人教版的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值得注意的是,前几年全国新课标卷中高中名句只占1/3。从2012年开始,格局发生重大改变:初中的2句,高中的4句,高中名句首次占了2/3。
  
  3.出自初中的名句明显增多,务必“温故而知新”。
  
  高中教材早已不再独秀高考名句默写的领地了。要求默写的名句中,出自初中教材的共有35句,比2011年(24句)竟然多了11句。17套试卷有10套考
  
  查了初中诗文,占了59%;14套课标卷中有9套考查了初中篇目,占了64%。
  
  另外,2012年的湖北卷、江西卷和福建卷都是首次将初中名句纳入高考名句默写中来,且都占了2分以上。北京卷、安徽卷和上海卷的初中名句所占分数都比2011年增加了2分。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初中名句不仅会常考,而且会加大分量。
  
  四、名句取材
  
  分析2012年各省市试卷,可以看到:“高考名篇名句默写”不从现当代诗歌等文学作品中取材。名句全部取材于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主要是古诗词、文言文和先秦典籍三类。(注:①先秦典籍主要包括先秦诸子和《诗经》《离骚》等。②先秦典籍中的诗文不再归于古诗词、文言文之列。)
  
  1.古诗词最受青睐,一直是考查重点。
  
  要求默写的138个句子,取材于古诗词的有62句(比2011年多了2句),占了将近一半。除湖南卷未涉及外,其他每套至少考查了2句古诗词。其中安徽卷考查得最多,计10句,占了该题的83%;北京卷和浙江卷都考查了6句。
  
  2.文言文依然重要,仍需篇篇落实。
  
  138个句子中取材于文言文的有43句(比2011年多了4句)。除上海卷外都考查了文言文的默写,其中四川卷考查得最多,计6句,占了该题的60%;北京卷、广东卷和湖南卷各考了4句。
  
  3.先秦典籍逐渐升温,应特别重视。
  
  138个句子中取材于先秦典籍的有32句(比2011年多了3句),占了两成多。除了四川卷外都涉及了先秦典籍名句的默写。这就充分说明,先秦典籍名句默写已在逐渐升温,几乎所有试卷都把它作为高考名篇名句默写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先秦典籍是中国的文化经典,也必将是名句默写的重头戏。先秦典籍中的名句名言可谓灿若星河,且影响深远。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它们将逐步受到命题者的偏爱,也必会逐步升温,成为名句默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考查重点
  
  1.经典篇目百考不厌,偏重先秦典籍和唐宋诗文。
  
  荀子《劝学》考查了6次(2011年3次),《论语》、韩愈《师说》和李白《蜀道难》各考查了5次,白居易《琵琶行》考查了4次。由此可见,在“名篇名句”考查中,各省市命题人非但不回避经典篇目,反而不约而同地集中选用。因此,在中国古典文学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的经典篇目,应是我们备考的重中之重,必须做到篇篇句句“滚瓜烂熟”、了然于心。通过对近三年高考默写篇目的统计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论语》《劝学》《离骚》《诗经》《孟子》《蜀道难》《师说》《滕王阁序》《赤壁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先秦典籍和唐宋大家诗文备受命题者的喜爱,百考不厌。
  
  2.名家大家备受青睐,孔子、杜甫、辛弃疾“最忙”。
  
  除了“经典篇目”常考之外,一些“名家大家”也备受青睐。据笔者统计,2012年默写题涉及的作者共有49位(比2011年多了6位),出现2次以上的有19位。孔子和杜甫的作品考查得最多,分别达到了8次;荀子、辛弃疾的作品各考查了6次;李白、韩愈、苏轼的作品各考查了5次。这些作者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且都是响当当的大家名家。我们不禁感慨:孔子、杜甫、辛弃疾三位老先生2012年的确“很忙”。
  
  这些名家大家涉及的作品数量一般在1~3篇,只有杜甫涉及的作品最多,达6篇之多。
  
  以上也说明,名句默写不偏不怪,切实符合高考考纲的要求,真正将“名篇名句默写”这一考点落到了实处。同时,这也让广大考生吃了一个定心丸,让备考显得更有目标、有头绪、有重点。
  
  六、考查难点
  
  名句名篇都会背会写,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得分。高考评分准则规定:名句默写错一字该句不得分。故“易错字”便成为影响考生默写得分的难点。
  
  据笔者统计,在默写的138个句子中,容易写错的字共有155个(2011年为109个)。这些易错字基本可以归为三大类:
  
  1.同音异形等易混字(有58个)。
  
  【典例】①“三顾频烦天下计”(天津卷)中的“烦”容易写成“繁”;“别有幽愁暗恨生”(天津卷)中的“幽”容易写成“忧”。②“长使英雄泪满襟”(安徽卷)中的“长”很容易写成“常”;“还乡须断肠”(安徽卷)中的“须”常与“需”字混淆。
  
  2.容易写漏的虚词(有36个)。
  
  【典例】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贤者能勿丧耳”(全国课标卷)中的“也”与“耳”。②“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湖北卷)中的“则”与“也”。
  
  3.生僻难写字(有61个)。
  
  【典例】①全国课标卷中的“佛狸祠下”;②重庆卷中的“夕揽洲之宿莽”“陶朱、猗顿之富”“扪参历井仰胁息”“翠峰如簇”;③四川卷中的“千村万落生荆杞”“禾生陇亩无东西”“歌窈窕之章”。
  
  因此,在默写中应做到书写准确无误,不要出现错字、漏字、别字、衍字等情况。(来源:《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