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哲峰
所谓联想,是指在观察的基础上,由当前某一事物回忆或想起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同学们写作文时要么为“无米下锅”、空洞无物所困,提笔则茫然不知所措;要么为文章苍白干瘪、意蕴浮浅所苦,下笔却索然无味。前者是言之无物,后者是言之无味;前者是宽度不足,后者是深度缺失;都与联想不足有莫大关系。
一、联想开拓作文宽度,让作文言之有物
很多同学写作文的时候常感到“无话可说”,其实往往不是记忆仓库里没有材料,而是不能“浮想联翩”,不能由题目或材料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人、事、物及其所包含的道理。世上万事万物都有联系点,关键是要找到恰当的一点,也就需要了解并掌握一些联想的方法。
(一)想什么——联想的四个切入角度
我们要养成善于联想的习惯,将之作为作文时的一种常用思维方式,最终把在生活和阅读中获得的东西通过深入思考、感悟,进而作为作文的材料。对于任何一个命题,我们都应以主题(中心)为核心进行辐射思维,不断开拓思路,由此及彼地进行联想,多角度多侧面地搜索,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角度去切入联想呢?
一是社会生活,当然,这一点对于学生而言是极其有限的;二是家庭生活,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素材;三是校园生活,这是我们生活的主要场景,也是联想的主要方向;四是读书积累,这是我们联想的主体——联想的前提需要广泛的人生经历、广阔的人文视野,但对于中学生而言,客观上因其年龄、学业、经历等因素的制约,联想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就需要同学们有广博的读书涉猎。
如此,联系平时观察所得、阅读积累所获,甚或是偶尔发现的点滴,创造领悟的火花,材料就会源源不断地供给,就不愁没得写。过去、现在、未来,天上、地下、人间,前后、左右、上下,全方位立体思维,总可以找到与命题相关的材料。即便是作家也是靠联想生发来进入写作的,毫不夸张地讲,没有了联想就没有了写作,这正如韦志成先生所说:“如果说写作有什么秘诀的话,善于运用联想搜寻自己积累的材料就是最重要的秘诀。”
(二)怎么想——联想的四种方式
联想大致可以分为四类:(1)相近联想。相近联想是指从一种事物联想到在不同时空中存在的与之接近的另一种事物。这是最为常用的一种联想,如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朱雀桥是南京秦淮河上由市中心到乌衣巷的必经之地,是东晋时期因指挥淝水之战而闻名的政治家谢安所建,而乌衣巷则是东晋开国元勋、三朝宰相王导的居住地,作者由眼前百姓家的燕子想到王谢两大家族的燕子,引发对于豪门望族凋零败落的思考,进而抒发自己对于沧海桑田变幻无常的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这便是相近联想。(2)相似联想。从一个事物联想到与之具有相似点的事物。这种联想常用于用一个具体事物比喻另一个具体事物,或是用具体事物来替代某种抽象的事物或精神。一次下雪,谢安问侄子与侄女雪花像什么,侄子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不论二者孰是孰非,孰优孰劣,他们所运用的都是相似联想的方法。(3)相反联想。由所写的人或事物联想到与之相反的人或事物,旨在通过对比使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只过去在王谢堂前华丽建筑上筑巢的燕子,如今随着王谢家族的衰败也只能在寻常百姓房檐下安家了——试想燕子寿命再长,又怎能从东晋活到四百年后的唐朝呢?其实诗人是用同一只燕子前后截然不同的筑巢地点的对比来抒发世事变迁的人生感慨。(4)相关联想。即由一种事物联想到与之有某种关系的事物。比如我们读《乌衣巷》这首诗歌,就可能联想到与之相关的许多人和事:可能会想到谢安的侄子谢朗,侄女谢道韫,也可能会想到王导的侄子书法家王羲之等。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写文章时,在确定主题之后便在一张纸条上“随意联想”,“不拘小节,不问次序”,想到什么就将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把自己能想到的都尽可能地全部记录下来,这样几番思索后,文章的轮廓也清晰起来,之后再对上面的材料进行甄别遴选,进而将材料组合成文。在实际运用中,这无疑为我们平时的作文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绝好方法。而我们平时觉得一篇文章没什么可写的,往往是因为思路没有打开所致,换言之就是联想不够开阔,材料调动也不够灵活。(来源:《语文报·高考版》)
展开联想成就佳作
2019-10-15 16:33:02
相关推荐
- 家长指导:高三年级学生的培养重点 2019-10-21 12:45:26
- 欢乐的反义词 2019-09-26 19:23:16
- 中石油又有5高管被带走:副总孙龙德刚任董秘 2019-12-10 17:50:15
- 普及科学精神是更重要的科普 2019-09-02 22:31:20
- 江苏省盐城市2012届高三3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2019-10-19 16:0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