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内容的老套和知识点的琐碎。长期以来,初中历史教学成为“死记硬背”的代名词,教师、学生在教与学中越来越感到索然无味,历史课堂死气沉沉。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将活力注入历史课堂,是我们历史教师应该关注、思考和解决的当务之急。怎样才能使历史课上得有声有色呢?我的体会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钻研教材,充分备课
历史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为了能够上好每一节历史课,除了要在吃透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透彻理解教材的精神实质、内在联系及广度深度,分析不同内容的不同特点外,还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教学对象,考虑学生特点和接受能力,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案等,把课备在教案上,装在脑海里,做到胸有成竹,这样课堂上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另外,教师还应立足做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博览精选,厚积薄发,要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与时俱进,要想当一名好的教师,必须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向书本学、向其他教师学、向学生学。
二、激趣导入,先声夺人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导入部分。一节课如果有一个精彩的导入,则可以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为以后的课堂学习做好铺垫。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选取材料时要考虑到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比如,在教学“大变革的时代”时,我开始设计的是用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来引出变革的作用从而导入新课,我们教师可能觉得生动形象,对比鲜明,但在实际教学中效果却并不理想,因为我们要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虽然思维活跃,乐于表现,但却只有差不多一个月的历史知识的学习,知识积累有限,所以提到改革开放感觉很茫然,结果可想而知。后来改用了动画导入新课,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对下面的学习产生强烈的欲望和兴趣,使他们怀着期待与渴望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
三、创设情境,体验新知
历史是过去的,昨天已成为历史,更何况与学生相隔甚远的历史教材,学生和我们都是历史的旁观者,站在这个角度学历史,学生是无法理解当时的历史氛围的,也更无法激起学生内心的波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穿越时空隧道,改变教师讲史说史,学生听史读史的学习方式,利用各种手段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走进”历史,演绎历史中的某一个角色或片段,这样才会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距离他们遥远而难以记忆、理解的历史知识与历史现象。
“再现历史”情境教学的实施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通过播放音乐、视频,渲染历史情景。例如,在学习台儿庄战役时,我给学生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敢死队乘夜色冲入敌阵,白刃战中,有的受了伤,又从血泊中爬出来,用大刀砍杀敌人,有的拉响身上的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阵地夺回来了,57名敢死队员却只有11人活着回来……”讲到这里的时候,学生眼睛里闪烁出一种目光是我从来都没有看到过的,一种崇敬之心油然而生,无法压抑。我和学生达到了一种感情上的共鸣。之后,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学生在思想上、情感上受到了未曾有的震撼。
四、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发挥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竞争意识,让学生去读书,去发现问题,在相互交流、相互讨论中去补充自己,充实自己的历史观点。我们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探究知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讲秦始皇,让学生分组讨论“秦始皇是杰出的帝王还是暴君”,通过自由发言和和互相辩论,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史论结合的能力,实现了更高效的课堂效果。
五、充分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
历史教学面对的难题之一,是历史学习材料的枯燥性。现在我们处在信息时代,学生学习的渠道多样化,他们喜欢生动形象的东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历史图片;通过播放影音资料,让学生进入历史情境,亲眼“目睹”当时的历史场景,使学生的情绪也跟着活跃起来。
另外,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还应向学生传授一些有效而科学的学习方法。如将记忆的内容编成口诀、顺口溜等来记忆。此法记忆时生动轻松、朗朗上口,久久难忘。比如,记忆中国历史朝代,“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记忆战国七雄及其地理位置,“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再如,数字归纳记忆法。数字归纳记忆是将所记忆内容按不同属性加以归纳,然后分门别类地记住这些内容及其属性。
总之,作为一名年轻的历史教师以后需要更多的学习与锻炼。课堂是生动的、多姿多彩的。只有我们拥有了高超的教育能力,才能演绎出课堂无尽的精彩;只有具备了课堂大视野,才能挖掘出教材深刻的内涵;只有具备了科学的反思方式,才能审视教学的健康成长;只有具备了高超的教育智慧,我们才能为每一节课设计一个亮点,才能使历史课堂多一份创意,多一份精彩。